思考关于《政府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核算的几点看法
2021-04-01上一篇 : 做代理记账,“先报税、后申报”该如何操作?|下一篇 : 选择代理记账的优点及好处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
最近本号连续转载了某峻峻大叔的“官厅会计峻”公众号关于《政府会计制度》学习心得的文章,深受启发。其实本人也一直想就《政府会计制度》写点什么,虽然并没有系统深入的学习研究过,但是在日常工作中,经过一些碎片化的学习思考,结合实际工作以及对未来的预测,总觉有些问题,有些话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壹
资产清查未批复成为执行《政府会计制度》的绊脚石
根据财政部《关于贯彻实施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通知》精神,要求各单位在资产清查核实的基础上,进一步清理核实和归类统计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库存物品、对外投资等资产数据,为准确计提折旧、摊销费用、确定权益等提供基础信息。
但事实上,历时3年多,资产清查结果仍然未批复,不知何故,总之确实是无语了。该处置、该核销、该清算的都没有给个定论,给日常财务与资产管理工作,尤其是执行《政府会计制度》的准备工作带来严重干扰。我们该如何做到准确计提折旧、摊销费用,为执行《政府会计制度》扫除障碍?
贰
《政府会计制度》中关于固定资产确认资本化和费用化区分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
如规定将发生的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计入固定资产成本时,扣除被替换部分,应当同时将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中扣除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同时,在固定资产初始计量的描述中,关于自行建造部分,也提到这个说法。当然,出发点是非常正确的,关键是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如何确定?
费用化的支出没问题,但是以资本化来计,就令人头大了。
举两个例子:
其一,房屋修缮支出计入固定资产价值没问题,但是扣除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如何确定?被替换的可能只是水泥、石灰或者线材,其原始入账价值能正常取得吗?另外,由于房屋购置或者建造年限久远,其入账价值非常低,当然这得益于我们的房价连年大涨,即使能明确取得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但是不是还得以重置价值来计算原值呢,否则可能只有很小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数字,那这替换扣除还有什么意义呢?
其二,进口科研仪器设备维护或大修,需要更换主要配件,但是价格很高,一般的仪器设备采购成交价不会精确到配件,那么此类配件的账面价值如何取得,又如何扣除原配件价值?
其他类别的资产也是存在类似问题。
叁
固定资产调整入账价值等事项引起的折旧调整存在较大操作难题
根据《政府会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入账当月即开始计提折旧,这在一般情况下没有问题,但是涉及固定资产价值调整的可就有麻烦了。
目前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的大量工作主要依赖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经过前期植入固定资产折旧公式,能够满足《政府会计制度》一般性的折旧计算要求,但是涉及调账需要调整资产折旧的固定资产,由于资产信息系统程序设定的原因,做不到实时调整资产折旧、也无法达到数据的完整性、延续性、衔接性,需要通过人工逐笔进行补提、冲销的方式,才能达到帐帐、账表相符的结果。
涉及固定资产暂入账的事项主要为已交付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手续的固定资产,该类资产一般以购入价或者估值入账,决算、验收批复后进行调整。暂估值入账的固定资产确定成本后不调整折旧额,但是要重新计算折旧额;固定资产扩建或修缮的固定资产需要以调整后的账面价值和重新确定的折旧年限重新计算折旧。
目前,财政部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即将升级为三期模式,但根据公布的使用指南里,关于冲减补提折旧的模块,于之前版本并无大的变化。这里概括成一句话,就是资产信息系统智能化还不够,还不具备满足《政府会计制度》核算的科学化、精细化要求。
肆
固定资产后续计量的账务处理与资产出入库的衔接问题
其实《政府会计制度》关于固定资产后续计量的账务处理与之前的制度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由于《政府会计制度》更侧重财务状况与事业成果,因此资产后续计量的账务处理显得非常重要。
如资产改扩建,财务账上固定资产暂时需要转入在建工程科目,固定资产和累计折旧都要贷方冲销,但是实际上该固定资产实物还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也还在,也未办实际上的出库、入库,因此,改扩建期间是账实、账账不符的,如果跨年度的改扩建,那更是头皮发麻的麻烦事。资产系统三期间应用指南里列举的是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的一些流程,反向操作的并没有,这个必须要有,否则就是实际影响账表、账实、帐帐和清查盘点的问题。
这里也概括成一句话,就是资产管理与会计核算未能有效衔接,未实施会计科目与资产管理流程的打通,未能架构起友谊的桥梁,财务与资产信息系统智能化还不够,还不具备完全满足《政府会计制度》核算的科学化、精细化要求。
《政府会计制度》非常重要,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制度层面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前景广阔………….但是基于实际情况下的现实问题都摆在桌面上,亟待解决。
峻峻老师(代表个人)说,“这个可以回归到一个哲学的命题上来,会计的本质是什么,以前说会计是管理工作,管理活动,是信息系统,是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本质就是个要钱的工具,其他GP都不是。”峻峻老师(代表个人)还认为“让管理回归管理,让会计回归会计,就是说如果问题的本质是由于管理体制机制问题不健全的,那么不可能强求会计工作来完善。另外,会计的确认和计量本身就是有职业判断的,目前计量的基础就那么几类,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等,折旧的方法也比较单一,要想准确反映资产的公允价值,确实有难度。”峻峻老师说的都对,问题是会计和资产都是在一条友谊的“小船”上,哪能说翻就翻呢?
咱们也都是真心拥护、坚决执行《政府会计制度》,但是《政府会计制度》执行力、推动力、公信力如何,都有待验证,我们要走的路,要做的事情,面对的困难,要吐的“槽”,还真的是有点多………..
(纯属个人观点,欢迎拍砖)
end
图:网络
文:曹国强
美编:王一
更多精彩内容
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