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炜:瑞幸财务造假事件的启示——基于300多家中概股的研究分析
2021-09-23上一篇 : 我们为什么要实现财务自由?|下一篇 : 个体工商户,个税缓缴应该这样办!
上一篇我们聊了金融的核心,那说到融资,中小微企业融资痛点究竟在哪,我们认为至少包括以下三个痛点。
01
中小微企业难以获得贷款
首先,商业银行根据它的金融属性,特别是汇集广大储户资金的特征,国家严格要求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就是要谨慎的,不良率要控制在极低的比例,所以它放贷规范的来讲就是要苛刻的。
而另一方面中小微企业由于自身情况及发展阶段,规模小,抵押物少,且难以找到担保人为其担保,难以满足商业银行正常贷款的担保条件。
哪怕优质的中小微企业,商业银行也面临与中小微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商业银行向其贷款面临高风险,所以商业银行对中小微企业普遍存在“惜贷”甚至“惧贷”心理。因此,中小微企业很难从商业银行取得借款。
其次,商业银行运行机制适宜于大企业“批发”贷款业务,而中小微企业对信贷需求量小、频率高,适合搞贷款“零售”业务,“零售”业务与“批发”业务相比,耗费的人力、时间相差无几,而获得的收益却大不相同。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银行当然不愿做中小微企业的贷款“零售”业务。
02
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偏高
首先,中小微企业获得银行贷款大多需要担保公司为其提供担保,而担保公司一般的担保费达到贷款数额的2.5%以上,即要在银行贷款利率的基础上再增加2.5%以上的贷款成本。
而对于中小微企业较为容易获得贷款的小贷公司,在贷款成本方面往往是银行利率的3倍甚至4倍,更不要说“高利贷”类的民间借贷的成本了。
其次,还有的情形是因为要满足可以放贷的所谓担保条件改变交易形式,而增加的成本,比如说“以贷转存”的情况。
例如,A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1亿元,银行要求企业不能直接提走这1亿元,而需存在银行变成1亿元的存款。然后A企业用存单质押,再向银行申请1亿元的贷款。企业拿到手的资金1亿元,但倒腾一遍后在银行账上变为“贷款2亿元,存款1亿元”。
表面贷款年化利率约6%,但两笔贷款利息12%以上,存款的利息约1.5%,扣除存款利息银行实际收取的利息在10%以上。
这样一来,本来中小企业有利润空间,也被融资成本挤占的变得很薄,本来遇到风险能抗过去,在融资成本的重压下,也得倒下了。
03
中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不畅
首先,证券监管部门对企业发行债券和进行股票融资都有较高的要求,对发行主体、资产规模、营业额、利润额、融资额度等有严格的限制条件,中小企业很难跨过这一高门槛。
并且企业要发行债券、股票,必须进行资产评估和信息披露,而资产评估和信息披露的成本是相当高的,这对资金需求较小的中小微企业来说很不划算。
其次,中小微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现状是不完善且较为封闭,不仅使中小微企业信息的透明度低,而且很多中小微企业会计账目不清,财务报表和会计资料大多数未经注册会计师审计验证,因此中小微企业与资金供给方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中小微企业股权流动性差,股权融资困难。
总结
其实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本质上是 现有资金供给与需求不匹配。那面临这样的问题是不是就不能改变了,答案肯定不是,这是我们面对的现实,就好像我们现在的新冠疫情,当然难,但也绝不是大家都没生意做,并且还有改善或解决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