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融资的8大技巧与6大渠道
2021-09-24上一篇 : 企业融资的法律风险分析与防范|下一篇 : 融资干货 非金融企业融资方式梳理
融资的原因有千万,结果大抵有成或不成两种。融资的成功与否多是与创业者的念想分不开,尤其是在众多融资原因使然的情况下,很可能因一时心急,忽视了对公司本身和资金背后融资人的评估。
今天将主要梳理一下大部分创业公司的5点共性融资动机,以及公司融资的个性化原因,结合公司自身的发展现状,并理性评估投资人决定是否融资。
融资的共性原因
1.创建新的企业
任何公司的设立与创建都是以充足的资金准备为基本前提的。
一方面,为了满足公司设立的注册资金要求。
过去我国的《公司法》对不同类型公司设立必须具备的资本金最低限额有严格规定;另外,可能创业合作伙或者投资人对你个人的资金投入提出较高的要求,迫使你去借款或者贷款。
另一方面,许多创业项目,前期的人员、技术、设备或者市场推广投入相当高,单靠创业团队自有的资金是无法正常运转的,这时就必须考虑融资。
2.满足发展需求
无论是创业初期,还是成长期、成熟期,企业一般都需要借助融资来维持生存,并实现自己的跨越式发展。
创业初期,你需要足够的资金开拓新市场、弥补竞争弱势,否则只能是县花一现;即使已经步入成长期或者成熟期,你仍然需要加大研发投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更新设备和进行技术改造、合理调整生产经营结构、提高人员素质等,这一切都需要资金的保障。
3.偿还到期债务
企业债务的产生通常基于两种因素:
一种是“被动”因素,即由于资金紧张无法支撑公司的正常运营,不得不对外发生债务;
另一种是“主动”因素,即企业自身本来能够正常运营,也并不缺乏资金,但是为了加快发展进程,为了获得杠杆收益,选择存在一定风险的负债经营模式。无论哪种因素产生的债务,“如期还款”都是任何企业皆必须承担的义务。
因此,公司一旦发现自己的偿还能力出现问题,就有必要考虑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来满足偿还到期债务的需要,而且要尽量提前考虑这种资金风险问题,避免留下不良的银行信用记录或者业界名声。
4.调整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它是由于企业买用各种不同的筹资方式形成的,不同筹资方式的组合决定了企业的资本结构及其变化。
可见,融资是企业调整资本结构的重要手段,而客观上资本结构的调整又是企业融资行为带来的自然结果,也是融资“金融”功能的体现。
当企业发现自己的负债率偏高时,可以考虑用发行股票的方式筹集资金来偿还债务;而当权益资本比重过小时,企业又可以采取适当举债、加大分红的方式来取得最大收益,其最终目的是实现资金供求平衡,促使企业资本结构达到理想目标。
5.适应环境变化
适应环境变化,其本质也是为了满足公司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在这里,主要强调的是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它对公司的融资行为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如果企业所在区域的社会经济生活出现通货膨胀,原材料价格上涨会致使企业成本上升,与此同时,企业利润的虚增会导致公司资金流失,这些问题会导致企业生存举步维艰,而不得不选择通过融资来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