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财务总监亲述:如何做好民营企业的财务总监?
2021-09-26上一篇 : 公司经营与会计管理,你公司有管理会计吗?|下一篇 : 初创业者不可不知的财税知识
不少2020年初级考生问我,到底是《经济法基础》道高一尺,还是《初级会计实务》魔高一丈,两科的难易程度到底如何?
先来看看去年考生的看法:
@Joyce
作为过来人(大三那年考的初级,已通过并拿到证书),哪个科目比较难这个因人而异。
我是学会计的,之前从业资格也过了,平时对会计实务接触的比较多,所以看初级的时候会计实务那本书我就没怎么看,考前一周刷完资产负债剩下的就吃老本儿了。
对我来说法律法规比较难,主要是记不住,背了之后忘的多(就像那个段子写的,翻开书马冬梅合上书马什么梅),当年考会从的时候财经法规也是低分飘过。所以我经济法看了两周,认真刷到了倒数第3章,考前一晚上还和舍友去刷夜复习了。
(有时间的话还是不建议突击啊,两科都看看,我经济法82会计实务69。。。还是看得多的分数高对不对)
@啊燕
这个问题分人的吧,有的人不擅长思考,但勤于记忆,就会觉得经济法基础易,比如我~有的人重在理解,不爱记条条框框,可能会更喜欢初级实务。
@ 八条ok
经济法会比较难背一些,会计主要靠练习就行,但是经济法你得读懂,还得背会。
@浪迹天涯
我想说不会的时候觉得很难,尤其资产那一章,会了就觉得,哎呀妈,真太简单了。不就这么回事吗。从难到容易,那些天,我天天坐图书馆,复习效率不高,但每天都我爱初级,初级爱我,这样的粘在一起。
有人说经济法难,有人说实务难,院长觉得大家不应该纠结于此,好好备考两科才是正道,下面分享一位高分学霸的备考经验,非常有用,供大家参考。
01、啃下最难的一章,坚持不懈学《初级会计实务》
第一轮听网课的复习我是跟着教材走的,但有一些笔记在教材上,有一些在辅导书上,我觉得这个不好,因为在第二轮复习的时候很麻烦。(院长建议大家准备一个统一的笔记本做记录)
我个人实务是比较菜的,所以想强调一下的是,实务网课要认真听,很多知识点,在反复听的过程中,潜意识会记住,稍微做题就会记得很清楚了。
最难啃的是资产这一章,一开始我觉得不合理,把最难的放在第一章,容易让人没有信心,学到后来我才知道,在时间充裕的时候可以慢慢学,扎实学,到后面时间不够了,有些内容可以稍稍忽略带过。
确实,啃完资产,后面的章节都是建立在会从和资产的基础上,就没那么想狗带了。我的情况是,具体花了多少时间我不记得了,但是资产这一章我从听完网课之后就大概一个星期就会回头复习一次,特别是交易性金融资产等这些中级财务会计的内容,我把这几块内容列成几张表,从需要一边看一边写,直到可以完全脱稿默写。
万变不离其宗,当框架建好了,用做题来巩固,这一块就可以pass了。剩下的章节,复习的方法大致相同,但复习强度没那么大,根据个人情况来定吧。
说一下最后三章,成本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我个人是没有听网课了,看辅导书的总结和例题,一边写题一边记知识点,难度在于计算和一些公式。其实并不难,题目的类型大同小异,融会贯通即可。划重点,每种类型至少要做到一道大题。
第一轮结束大概是三月结束,我开始一边看经济法一边第二轮复习实务。第一轮如果扎实,第二轮会轻松许多。
我的做法是将每一章的知识点归纳到笔记本里,不是每一个知识点都写,是将老师强调过的重点和自己记的模棱两可的知识点写下。
记忆过后,尽量不要翻看笔记,写章节练习(事实上我根本忍不住不翻笔记),再归纳,总结。在资产章节已经总结并写完练习的基础上,这个过程我大概花了一个星期。
所以,事实证明,实务除了资产是boss,别的都是小弟级别的,别怕。
第三轮复习是做套题,用的是我在网上买的软件(不做推荐,因为我买的不算很好)。我个人生活是没有上午的,晚上是最精神的时候,我晚上会做套题。
下午的时间,除了上课之外,我会翻看之前做的笔记。这个时候你就会知道,笔记做得多,很烦,看久了想吐。记得高中的时候老师说学习是把笔记越看越薄,我现在才体会到精髓。
一开始过笔记,会花费两天甚至更长的时间,看的多了,会越来越快。做套题的时候真的不能看笔记了,套题少,珍贵,可以最快速度的发现薄弱的地方。
所以且做且珍惜。套题错的部分,我会另开一张新纸做笔记,这是在最后几天复习用的。
考试前几天的复习,我不做具体的说明了,要看个人情况,毕竟最后的关头,每个人的心态和水平不一样,只能说尽人事,知天命。
02、靠记忆力支撑《经济法基础》,背书是一个持久战
经济法的复习过程大致与实务差不多的,不同的部分以下具体说明。
第一轮具体复习经济法时,是四月初,清明节和三月三连放了六天假,我居然真的玩了六天,背回家的书一页都没翻,这样不好,不应该背书回家,重,看到就很烦。结果回来之后发现,时间不够了。
因为时间不够,经济法我是学完一章,就总结一章的知识点,并做练习。
前三章,没有听网课,只用辅导书复习。事实证明,不好,一开始会快,回头复习起来会累。前三章知识点之琐碎,考试之重要程度,我个人感觉是很多的。特别是那些什么支付结算方式,票据啊,承兑啊什么的,背起来非常难受了。
但是,找到规律就会容易,毕竟这些会从考过。(会从取消了,不是好事,因为初级复习会更难。)是的,经济法就是一个找规律的过程,记忆的规律,写题的规律,包括后面的税法部分,都是有规律的。规律要靠自己在学习过程总结,一万个读者一万个哈姆雷特,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规律,才是真正自己的东西。
我个人觉得税法还挺有趣的,学习税法的技巧,我只有一个建议,就是跟着老师走,老师的思路非常清晰,税法中不同种类除了最基础的部分不同,往上延伸就越来越大同小异,老师会帮忙总结,而你要做的就是记住并消化。
重点说一下小税种,前面说了其实税种到后面就大同小异,本来以为小税种是容易的,太天真,再有规律,也扛不住内容杂乱多,所以我当时是把小税种认真做了总结,一些容易混淆的部分做了表格来帮助区分。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古人诚不欺我。
经济法没有特意的第二轮复习,第一轮已经掺和着复习过了,所以直接进入看笔记做套题的阶段。过程和实务一样的,参考实务部分。
经济法,就是一个字,背。详细一点就是找到规律,理解了再背。后面的题要认真做,查漏补缺很重要,我是把买的题都做完了。
其实我个人觉得复习的时候经济法比实务容易一些,考试的时候经济法却没底,可能是我太嘚瑟吧,放松了警惕。
第五,冲刺。 冲刺说白了就是做套题,软件是用来适应电脑考试的,不多说了,说一下轻四。轻四,我很明确的说,比考试难。
假设考试考得是宽度,那轻四就是深度。每一科是六套题,前三套还在我接受的范围内,从第四。套开始,换了老师出题,难度仿佛飞升上仙,我等凡人被打击到看到轻四就想吐。所以认真做前三套,后面的三套,如果有时间,可以作为提升尝试一下。实务我的前三套大概在75左右,经济法大概在80左右。
这个分数我认为作为参考的意义有但不大,不能说到多少分就包过吧。(可能是我还是比较菜。)还有就是我说过,真正考试考得是宽度,那么就不要去往太深入挖掘,不如花更多的时间在细节上面,细节很重要,再说一遍,细节很重要。
如果手头上有真题,可以做一下,给自己一些信心,因为真题真的很容易。一方面是有些题目做过了,一方面是真的不难。考试会这么容易吗,休想,考试当然比这个难了。
最后,再补充一些考试时候的东西。考试科目顺序是随机的,我是先考的经济法,再考的实务。
判断题,会倒扣分,不确定的我不选,一般我会保持在空两道题,如果很确定,我才会答题。当时很多人交卷速度很快,会造成一些心理压力,感动的是我旁边的朋友们写的很慢,几乎跟我差不多时间交卷的。
机考不像笔试,容易走神,漏看,所以我会建议写完要检查一遍,我在返回去的时候真的检查出了很傻逼的错误。
初级考试,很多业界大神说只是一个开始,难度之浅可想而知(我不这么觉得,我觉得难死了)。
我建议是,认真背书,记忆熟练到随意抽一题,你不仅能有答案,并且也能想起相关的知识点,到这个程度,会有很明显的效果。考试,我一直觉得努力最重要,运气在次要,越努力越幸运,既然决定做了,就尽全力去做。加油啊,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