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这么做税务筹划,可以节税几百万!赶紧学习一下
2021-09-27上一篇 : 分享财务外包的五大好处和八大问题|下一篇 : 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管家”来了 审批免费代办、困难全程帮办、返乡投资享专项扶持……好多“惠企礼包”
企业人力资源部门首次被税务机关列为税收风险“高危区”。
财务部门一直以来都属于税收风险“高危点”,
但是随着收缴社保成为税收执法中的一个环节之后,打着避税和社保口号的用工平台,不断涌进企业,致使企业HR部门成为税收“高危”部门。
图示:
根据以上部门的排序,企业涉税风险引发点财务部门属于终端不是始点。也就是说企业真正产生的税收风险是来自于以上非财务管理部门,这些风险最后沉淀在财务环节并通过财务记录信息被税务机关挖掘出来而已。
对此,在学员的提议下,针对人力资源税务稽查重点环节凸显的涉税问题,《税东家》专业税务团队,经过研究从税务稽查角度进行预警提示。
企业用工避税设计中最大的税收风险,就在于税务稽查环节的“通过率”。
一个优秀的HR团队,如果为企业选对了“人”,就可以说是达到“一人定乾坤”的效果。经营各环节岗位用人细节的洞察和透过现象看”人“的本质是HR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
然而遗憾的是,根据税东家团队从事税务执法阅历经验来讲,大多企业一直以来都是将税收风险定性为是财务环节,这种认知中的悖论严重的干扰着企业控制和预防税收风险的力度。
数据化时代的税收监管体系,完全颠覆了传统人工稽查以“看”作为定论标准传统的思维模式和方法。纳税人与税务机关之间的关系已由人与人”接触式“的交流变为”链接式“智能系统的对接。
久思财税思思老师温馨提醒:作为财务,老板不懂税法却拼命想要少交税,
税负太重的锅常常甩向财务,如何破局?请参考“久思财税”《企业节税技巧及合同票据税务风险控制》更多财税问题可互动交流。
这种“链接”式的执法体系决定每一个企业管理者都必须从头开始学税收,从对税收”冷淡”中尽快进行税收专业知识的复兴,并增加对其关注的“热度”。
HR选拔优质的劳动力进入企业,为企业最大化实现高额利润,以此在设置用工体制时,通过岗位和劳动报酬将用工质量、用工等级、用工结构表现出来并成为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生产经营规模进行检测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来源,这个环节稍不注意,就会以此被税务机关检测投入产出时出现疑点。
从以下图示,我们看到HR每个环节都潜在税收问题繁衍的“基因”。
重点分析如下:
1
劳动用工规划/用工指标税务评价
税务执法中对企业劳动用工采用评价制度,其作用就是以此为依据通过延伸对企业资产结构比对分析,对纳税人申报的真实性做出有效判断
对于用工数据,重点来自于企业经营中证据链对其内容描述中通过抽象的用工人数信息所反映出来的。其分析作用,就是通过用工规模划分大、中、小企业,以此作为衡量企业经营发展状况所带来的企业经营效益涉税变化。
2017年国家针对大中小企业按照人数做出了划分标准也成为税务机关衡量企业规模的“坐标”
图示:
根据这一图示数据显示,企业用工规模的设计直接与经营效益形成了紧密的关联关系。
2018年度财务信息:
销售收入
利润率
劳务报酬
用工数量
125679341.90
21%
200193.00
4320000.00
2019年度财务信息:
销售收入
利润率
劳务报酬
用工数量
125789432.00
20.98%
5876321.10
2120000.0
徐箐税务预警分析:
该企业2018年/2019年:收入与利润没有大的变化,而员工人数减少高达50%以上,支付劳务报酬大幅增加。说明该企业将固定用工转为临时用工,从逻辑上不符合企业经营实质用工要求,逃逸个人所得税和社保迹象明显,
2
员工薪酬设计/福利费用指标税务评价
企业员工薪酬的设置与员工享受的职工福利待遇行业区间的差异化,都最直接的反映出一个企业经营规模以及效益。根据税务征管信息分析,一般来讲企业规模和用工量越大,该企业的经营效果就越好,以此反映出企业员工薪酬及福利待遇就会越好,就如同网上披露的华为、京东、百度、腾讯等企业员工食堂奢侈的场面,大家首先感受到的就是这些企业有足够牛的经营效益。
这种现象通过逻辑上的认知,最终就会成为具有代表性被借鉴的标准,并形成了一种社会现象被广泛评价。
图示:
5月15日下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9年全国工资数据,给出了答案。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75229元,比上年增长10.0%;2019年全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53604元,比上年增加4029元,名义增长8.1%;2019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90501元,比上年增加8088元,名义增长9.8%。
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156892元,增长8.1%;专业技术人员105806元,增长9.4%;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70926元,增长11.2%;社会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人员60015元,增长9.2%;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59586元,增长8.0%。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平均工资最高,是全部就业人员平均水平的2.09倍;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平均工资最低,是全部就业人员平均水平的79%。岗位平均工资最高与最低之比为2.63,比上年缩小0.01。”
人均收入的变化社会现象最终体现出企业经济状态乃至国家人均生活水平,而这些人均收入的差异化是通过企业人力资源结构调整而表现出来的,同时成为税务机关执法以员工人数和报酬叠加后分析的参考线,即:企业在此应该符合这一社会规律,否则将为异常风险(疫情期间除外)。
3
用工绩效考核指标税务评价
企业实行的员工绩效考核制度指标,在税务机关数据追踪检测分析中的作用,就是通过信息分析纳税人是否存在虚假申报和逃逸税收的行为。
一般来讲,企业劳动力剩余价值利用的越好,企业所产生的效益就好,员工为之所获取的奖励就越高,反之则低。
故此税务稽查数据分析中,对于企业支付员工绩效考核指标以及奖励报酬的变化就会作为与相关在财务指标进行比对以此检测出税收疑点
绩效工资标准为该岗位工资总额的15%至40%,岗位等级越高。
图示:
职业等级
A
B
C
D
E
绩效工资标准占比
50%
40%
30%
20%
10%
绩效工资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与企业产值具有直接的关联分析价值和可比性,一般分析方法大多采取的是纵向分析法,
4
员工再教育培训指标税收评价
企业HR对于职工教育设置的体系,大多是从企业文化方面的培训比较多,涉及到专业技能培训环节的培训还是比较匮乏的。不同的企业对于员工再教育作为一种福利待遇投入的成本是有所不同,投入成本的力度反映企业经济效益以发展规模与速度。
因此,企业HR对职工教育培训形式与费用统筹设置,首先需要考虑税收对其追踪检测中基本的法律限定,这一点需要依据《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18]51号规定作为执行标准:
即:从“2018年1月1人起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8%的部分,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徐箐提示:注意这里的关键词“发生”,其含义就是:只有实际发生的费用才可以当年进行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如果提取没有支付就需要在企业所得税汇算中进行纳税调增。
执行中需要区分不同人群所支付的培训费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区别:
行业
比例
法规
学校实习生
依法扣除
教职成〔2018〕1
技术先进服务
工资8%
财税〔2017〕79
高新技术企业
工资8%
财税〔2015〕63
核电厂操纵员
据实计发电成本
总局(2014)29
技术生产
全额
国税函〔2009〕202
个体工商户
工资2%
财税〔2008〕65
个人独资
工资14%
同上
合伙企业
工资2.5%
同上
纵观以上分析,我们看到企业HR成为税收风险“高危区”的必然性就在于盲目的追求避税和规避社保所致。
疫情过后,税务稽查必将在大力支持企业“灵活用工”的基础上清理虚假设置用工体制的“乱象”,追缴逃逸掉的个人所得税和社保,以此保证国家的利益“颗粒归仓”。
事前做好准备,是2020年企业人力资源部门需要重点注意的环节。
以上图表不完整处,互动交流。
来源:税东家
*本文久思财税思思老师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