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组合拳 多方面入手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2021-10-04上一篇 : 年终结账应该注意哪些税务处理要点?|下一篇 : 刘锋:资本市场“九字方针”抓住了资本市场建设的牛鼻子
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现如今,我国宏观经济正处于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关键时期,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需要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优化营商环境,不断为企业减负松绑,激发市场创造活力。税务部门应始终坚持以纳税人为中心、以缴费人需求为导向的原则,做好“加减乘”的运算,打造负担更轻、管理更优、服务更好的税收营商环境。
适当做“减法”,办税更精简。以前,纳税人办税需报送繁杂的涉税文书报表、办理各种税务证明事项,甚至需“两头跑”重复报送办税资料。复杂繁多的程序使企业除了考虑自身经营问题,还需花费大量时间、人力、精力处理涉税事项,这无疑增大了企业的运营成本、降低了市场活力。自从国务院提出“放管服”改革,税务部门积极贯彻落实“放管服”要求,能放则放、该简则简,精简纳税人资料报送,减少税务行政审批,简化纳税人设立、迁移、注销手续,线下改线上一站式办理,切实减轻纳税人负担。在“放”的过程中,税务部门需大胆做好“减法”,鼎故革新,精简税收管理流程,真正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原则、以纳税人为中心的税收服务理念,创造良好税收营商环境,放出活力、放出创造力。
持续做“加法”,监管更完善。管是放的前提,科学有效地管,才能促进更大力度的放。需要注意的是,审批权限下放、证明事项减少、线上办理业务,是否会由此引发新的权力寻租、信息安全等问题。当现有管理不足以约束“新”违法行为时,就必须做好加法,建立健全事中和事后的监督管理制度,防范涉税风险。税务部门搭建智能监控服务平台,对纳税人和涉税服务机构建立信用积分制度,运用税收大数据,实现动态实时监管。同时加快税种立法,使得税收征管和执法有法可依。在“管”的过程中,税务部门需要不断做好“加法”,创新监管方式,完善“实名办税制+分类分级+信用积分+风险管理”的闭环管理体系,为纳税人减负的同时,做好管理员,真正成为人民利益的坚实保障者,管得到位、管得有成效。
用心做“乘法”,服务更优化。自提出“放管服”改革以来,政府职能定位不断从“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作为面对数千万企业纳税人、数亿自然纳税人和缴费人的税务部门而言,更要做好服务工作。从“多头跑”到“只跑一次”,到实行非接触式办税“一次都不用跑”成为未来服务发展方向。“互联网+税务”“一站式办理”“一键咨询”“银税互动”等,不仅使办税效率进一步提高、办税压力进一步减小,还提升了纳税人、缴费人的满意度,提高社会纳税遵从意识。在“服”的过程中,税务部门需要巧妙用好“乘法”,通过靠前服务,精准识别纳税人需求,进行点对点、面对面的涉税知识讲解、税收政策宣传、业务办理辅导等个性化服务。借助“乘数效应”,加速涉税服务提质优化,不断提升纳税人的获得感、幸福感,使之感受到服务舒心、服务暖人心。
在十四五时期,面对新发展阶段提出的新发展理念,税务部门要进一步优化“算法”,做好税收管理精简的“减法”、加强税收监管的“加法”和优化服务的“乘法”,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要求,持续提升税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