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综试区优惠政策是什么?优势有哪些?
2021-10-04上一篇 : 6种股权融资的法律税务风险规避方法详解!|下一篇 : 小微企业求生记
2020年6月起,北京等地跨境电商企业陆续收到通知跨境电脑外贸企业自查补税的风险自查提示,内容如下:
北京**有限公司:
经核实,你单位为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注册用户,从事网上商品销售行为。通过大数据分析比对,发现你单位2017-01-01至2019-12-31申报的销售收入与电商平台统计的销售收入差异较大,存在少计销售收入的风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的相关规定,请你单位结合实际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自查自纠,修改相关申报表,补缴税款及滞纳金,并将自查自纠结果通过电子税务局反馈。自查过程中发现其他税收风险,请一并改正。我局将持续关注你单位自查自纠情况。
反馈最迟完成日期: 2020年06月10日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我们看到的“风险自查提示”所反馈的数据分析时间范围是2017年至2019年,也就是说,根据通知,网店商家要自查3年以来的营收漏报风险,并补缴相应税款。
跨境电商税务监管提上日程
那么问题来了,电商商家为什么会产生漏报营收的问题?原因就在于电商均采取线上方式经营,一方面其真实销售收入数据只有平台掌握;另一方面,电商上报税务部门的销售收入往往只是开发票的那部分收入,也就是上述通知中所说的“少计”的问题,普遍消费者不要求店家开票的话,差值就产生了。
此前平台数据与税务部门间不完全开放,一些企业利用了这点进行逃税。现在大数据时代来临,税务部门有条件获得完整的电商平台数据,因此,根据通知,电商不仅要进行补税,通过还可能面临滞纳金和罚款的缴纳,这也会是一项不菲的数字。
跨境电商为主的电商行业日益成为电商平台的主力,2010年以来越来越多传统外贸企业的加入,更是为跨境电商奠定了重要地位。近年来,国家监管机构将更多的中心放在了国内纳税居民和纳税企业账户、综合收入和国内外资产信息的监管方面。
中国税务信息强化监管历程回顾
2014年,中国加入CRS体系,并于2018年9月实现体系内的首次数据交换,这让国内拥有海外账户的人士海外资产信息变得一览无余。
2016年,中国开展面向高净值(金融账户总余额高于100万美元)个人账户的调查,并对其中的非中国居民账户进行识别。调查于2017年12月31日前全部完成。
期间,通过对境内金融机构将对存款账户、托管账户、投资机构的股权权益或债权权益以及具有现金价值的保险合同或年金合同开展的调查。充分掌握了境内各类居民/非居民资产、资金情况,对于国家反逃税举措,拥有重大意义。
2018年至今,香港各大银行爆出大量内地人士香港银行账户被封、被冻结的消息,这也意味着香港这一特殊贸易港、中国最便捷的离岸金融中心地位开始动摇。
以外贸公司、进出口行业为例,很多外贸机构都会设立香港账户、香港公司,因为香港公司开设账户属于境外账户,不受大陆外汇管制,可以自由管理资金进出,接收境外货款。随着内地对于香港银行业监管的深入,上述操作,将会变得不是那么容易了。
2018年,另一重要事件发生,就是新个税法的出台。并于2019年正式实施。新个税法出台后,关于其中“反避税条款”的新增,备受关注。
转让定价是指关联企业之间在销售货物、提供劳务、转让无形资产等时制定的价格。在跨国经济活动中,利用关联企业之间的转让定价进行避税已成为一种常见的税收逃避方法。
“反避税条款”通过已实施的企业所得税法的成熟经验,实施条例细化了反避税的有关规定,明确了有关概念和判定标准。根据条款,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只要你是中国大陆的税务居民,在没有正当理由、没有合理经营需要的情况下,通过设立关联方(比如注册关联公司,转让定价)、在海外开个人或企业账户等方式来避税,税局可以找你补税!
2020年,首个个税汇算清缴年,意味着中国对于内地纳税居民和纳税企业的监管已经从银行信息,细化到个人综合收入层面,且将形成惯例逐年开展下去。
所以这时候我们再回头去看“电商自助申报新规”的出台,就已经不难发现其中隐含的信息和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