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汇算热点问答
2021-10-04上一篇 : 当好服务企业“店小二”!汕头市多举措利企援企稳企,赋能企业逆势飘红|下一篇 : 一线城市落户、百万补贴……留学生回国优惠政策大盘点!
2020年,首次个税汇算清缴就要开始了!
许多人可能还没意识到, 其实这次个税汇算清缴,退税的比补税的多,可谓是国家为大家发的又一减税红包。
“不少在企业工作的纳税人,收入变化大,有的月份收入比较高存在预扣预缴个税,但全年来看总收入不超过6万元 ,实际不用交税,税务局就需要退还此前预扣预缴的个税。因此,纳税人退税数量大于补税人群,补税人群可能主要集中在收入来源较多的高收入人群。”
——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
而对于不十分了解个税汇算清缴的读者,小编这就奉上个税汇算清缴的全面指南。
Part.1
需要办理汇算清缴的情况
暂定 两年内对综合所得 年收入不超过12万元或 年度补税金额较低的纳税人,免除汇算清缴义务。
取得综合所得需要办理汇算清缴的情形,在《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总结为以下四种情况:
- 纳税人从 两处以上 取得综合所得,且综合所得年收入额减除专项扣除后的余额 超过6万元 的;
- 纳税人取得 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中的一项或多项所得,且综合所得年收入减除专项扣除后的余额 超过6万元 的;
- 纳税年度内 预扣预缴税额 , 低于 依法计算的年度综合所得应纳税额的;
- 纳税人 申请退税 的。
Part.2
综合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如何计算
综合所得年度应纳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专项扣除-6万元-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税率-年度速算扣除数。 (参考下文案例4)
注: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论个人实际工作是否为12个月,均应当按照6万元扣除基本减除费用。
个人取得的综合所得汇算清缴应当以纳税人个人为申报主体,但《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纳税人可以委托扣缴义务人或者其他单位和个人办理汇算清缴。”
注:不论是个人进行汇算清缴,还是委托其他单位/个人或扣缴单位代为汇算清缴,均须纳税人个人签字确认,以明确法律责任。汇算清缴的具体办法将由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制定。
Part.3
汇算清缴的申报时间地点
时间:取得个人所得之后的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内。
地点:
受雇情形 |
纳税申报地点 |
有任职/受雇单位的 |
任职/受雇单位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 |
有两处以上任职/受雇单位的 |
其中一处任职/受雇单位所在地主管税务机关 |
没有任职/受雇单位的 |
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主管税务机关 |
Part.4
申报资料
◆报送《个人所得税年度自行纳税申报表》
◆准备与收入/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捐赠/享受税收优惠等相关的资料,并按规定留存备查或报送。
Part.5
汇算清缴案例
●案例1
A公司有小Q和贝贝两位员工,他们的疑问是:
●解答
年度综合所得 |
小Q:12万 贝贝:16万 |
专项扣除 (年度五险一金累计个人扣缴部分) |
1万 |
综合所得年收入额减除专项扣除后的余额 |
小Q:12-1=11万>6万 贝贝:16-1=15万>6万 |
工作单位 |
在同一家公司上班,无离职与调动 |
是否需要汇算清缴 |
不需要汇算清缴 |
小Q和贝贝两人仅从事于一家单位,且没有除工资薪金所得以外其他类型收入,因此虽然他们的综合所得年收入额减除专项扣除后的余额大于6万,仍不用进行汇算清缴。
●案例2
哆啦的情况则相对复杂一点,他的疑问是:
●解答
年度综合所得 |
6.5+4=10.5万 |
专项扣除 (年度五险一金累计个人扣缴部分) |
1万 |
综合所得年收入额减除专项扣除后的余额 |
10.5-1=9.5万>6万 |
工作单位 |
在2家公司上班 |
是否需要汇算清缴 |
不需要汇算清缴 |
哆啦一个年度内从事于2家单位,由于其年度综合所得年收入没有超过12万元,虽然综合所得年收入额减除专项扣除后的余额超过了6万元,仍然不用进行汇算清缴。
●案例3
萌萌也在两家公司就职过,他的疑问是:
●解答
年度综合所得 |
16万 |
专项扣除 (年度五险一金累计个人扣缴部分) |
1万 |
综合所得年收入额减除专项扣除后的余额 |
16-1=15万>6万 |
工作单位 |
从两处以上取得综合所得 |
是否需要汇算清缴 |
需要汇算清缴 |
首先萌萌该年度从事于两家企业,其次综合所得年收入额减除专项扣除后的余额超过6万元,符合需要汇算清缴的情况。
●案例4
钱多多的情况最为复杂,作为一个白领,她在工作期间成为了一个妈妈,她的疑问是:
●解答
根据综合所得年度汇算清缴的计算方式,钱多多年度应缴纳个税实际如下:
由于钱多多休产假工资收入出现了大幅度波动,1-12月多扣缴了个税,因此该员工预扣预缴税额高于依法计算的年度综合所得应纳税额,需要进行汇算清缴。
关于个税汇算清缴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来源:综合整理自新华网、SEC梦享家、顾问云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意见,并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推荐↓↓↓
你 在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