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会计培训近期课程
2021-10-04上一篇 : 复工复产必看!这8件事你的单位做了吗?|下一篇 : 打造“财务中台”,浪潮云ERP助推企业业财融合、强化管控
近日,这边熔断、那边封国,一天一个王炸,世间之万象令人应接不暇。唯中国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获得广泛好评,在抗击疫情和恢复生产方面走在世界各国前面,成功的经验为全球点亮了希望。
希望之光汇聚着无数的点点亮光。点点亮光中包含着无数中小微企业贡献的光和热。中小微企业是吸纳就业人员的主体,是保证生产链、供应链畅通的重要环节。疫情当下,其复工复产还存在哪些问题?
1
复苏发展信心略显不足
疫情使人口流动骤减,对消费需求,尤其是对餐饮、影院、交通旅游、酒店住宿等服务性消费的冲击最为明显,回归常态则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受防疫防控影响,原材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流通有所不畅,一定程度上影响复工复产进度;席卷全球的疫情形势一时还不明朗,既有对内输入性反弹的风险,也会带来对外经济的减速。这些不利因素的叠加,或多或少让中小微企业仍存在彷徨、观望、等待心态,也不乏有的还想“让子弹飞一会儿”,发展的信心有待提振。
2
流动资金短缺
80%的中小微企业都反映,因疫情的影响和制约,原材料和上游产品涨价较快,销售款回笼少,技改转产投入大,加上支付工人工资和其它应付费用,企业流动资金压力凸显,资金链随时都有断裂的危险,由此确保生存下来已成为多数中小微企业的首选。
3
融资难问题依然存在
尽管金融方面各级出台了一系列惠企助企的纾困政策,但由于金融机构尽职免责制度尚不完善,超过90%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户还是无法贷到款或者雨过地皮干,杯水车薪,满足不了需求。
4
产业链受冲击明显
随着疫情在全球扩散蔓延,对产业链、供应链的冲击严重超出了中小微企业承受范围。普遍反映,原材料紧缺、采购成本上升,产品外运困难造成交付延期和产品积压,订单取消、客户流失等问题突出,企业面临前期国内市场供应链修复、国外市场供应链陷入困顿的双重挤压。
5
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
目前,各级服务大型企业的政策和体系较为健全,但中小微企业面广量大,组织化程度较低,抗风险能力弱,疫情对其冲击影响更直接、更明显。由于各级各部门对中小微企业的统计标准、服务范围、优惠政策等口径不同,还缺乏针对性、时效性强的“点对点”式的扶持政策,影响中小微企业发展的问题也一时难解。
中小微企业是市场活力的“晴雨表”。如果中小微企业出了问题,物价的控制、市场的稳定,以及大批人员的就业都会相继出现问题,进而导致大型企业也会受其影响面临困境,社会动荡也将接踵而至。中小微企业兴旺了、健康了,既成为就业的最大“容纳器”,也会不断扩大内需,还可促进大型企业相应的得到发展,社会治理成本也将大幅降低。
为推动解决中小微企业在复工复产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提出如下几点供参考的建议:
1
着力引导企业增强信心
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随着疫情消除,生产要素流动将恢复正常,被压抑的需求将获得反弹性释放,经济将回归既有的增长趋势。疫情影响的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节奏,而不是趋势。动力足、潜力强、发展空间大是我国经济的鲜明特点,疫情对中小微企业生产和发展的影响是暂时的、阶段性的。基于此,要积极引导中小微企业认清大势,快速响应,增强信心,用较短的时间完善自身的知识储备、技艺迭代、用户洞察,重整行装再出发。这个时候,信心就是黄金!
2
推动金融机构进一步深化企业贷款服务
各级出台财税金融政策,都要着力为中小微企业和个体户“供氧”“输血”,确保其能生存、有生机。银行要进一步提高对企业信用风险的容忍度,进一步加大企业复工复产专项贷款投放量,积极开展困难企业贷款到期自动续贷服务,注重改进和灵活企业贷款抵押方式,做到在中小微企业贷款金融服务方面特事特办、专事专办,想尽一切办法让企业“活下来”。
3
建立企业银行贷款临时“过桥资金池”
基于企业银行贷款到期需先还本再贷款,而部分企业现金流短缺一时很难还本的实际,相关金融部门在保证企业信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通过政府财政支持、社会众筹募集等途径,建立疫情防控期间及后疫情时期中小微企业银行贷款临时“过桥资金池”,帮助部分企业解决燃眉之急。
4
探索发行非上市企业融资债券
坚持以防范重大金融风险为首要前提,通过修订相关金融法规或在当前相关金融法规允许的情况下,各级政府参照股市现行IPO申报审核程序,主导发行本辖区非上市企业定向融资债券,推动非上市企业参与直接融资,拓宽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5
积极恢复产业链供应链
产业链、供应链的恢复是整个企业回归正常运转的基础。复工就是稳就业,复产就是稳经济。产业链、供应链必须环环相扣,复工复产也要形成闭环。既要在复工率上下功夫,也要在产能恢复率上多努力,在区域之间、行业之间、系统之间加强上下游产销对接,推进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复工复产。要采取措施,统筹推进工业、农业、服务业以及物流运输、生活必需品企业等应复尽复、应开尽开,并尽快打通堵点,使人流、物流、资金流畅通循环、有序运转起来。
6
加大出口企业帮扶力度
基于国外疫情快速蔓延,出口企业极有可能面临产业链和供应链中断、产品订单锐减乃至取消的风险,采取帮助寻找项目、评估可行性报告、申请出口信贷、引导产能转移、助力开拓国内市场等措施,促进中小微出口企业正常复工达产,尽量减少疫情带来的损失。此时的帮扶,送一根稻草就是一根金条。
7
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哪怕只有1%的短板,不管落到谁的头上就是100%。要围绕全面加速、全面激活、全面恢复,采取精准滴灌,进一步延长政策扶持时限和完善惠企政策规定,并通过各种途径为需要扶植的中小微企业争取或创造免税、减税或缓交税收扶持条件,还尽可能多地从政府采购合同中争得合理份额,防止垄断性大企业对中小微企业的欺压,真正使中小微企业有一个资金充裕、市场公平、劳资和谐的良好企业生态环境。要认真组织政策落地落细情况评估,力求给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复产达产、达产增产带来更多政策利好,尽最大努力消除企业复苏成长中的烦恼。
8
力促企业“抱团取暖”
注重拓展企业“朋友圈”,围绕资金互扶、产业链互通、复工复产策略互谋等方面,持续宣传引导,经常组织座谈交流,促进企业与企业之间互联互助、“抱团取暖”,齐心协力共克疫情时艰,共同推进企业“停摆”后的复工复产、复工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