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会手工报税?送你金税盘+税控盘手工报税流程,速领
2021-10-05上一篇 : 重磅:正高级会计职称评定标准来了|下一篇 : 没有及时注销公司,将承担这些后果!
2019年底国家规范社保费缴纳事宜最后一个举措!
重大举措四:
不合理规划将面临这些税务风险
企业“虚假缴纳社保、不交社保”的行为将被严惩,但是企业面临的巨大人力成本仍然存在,新规下,企业真的无路可走了吗?
《劳动法》规定: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也是就说,如果双方不再形成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的常规劳动关系,就可以不用缴纳社保。
所以,这就需要企业对内部用人的机制进行重新设置,构建多种不同的灵活用工模式,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组织重启”以及“灵活用工”。
会圈儿君整理了5种灵活用工的方式和注意风险:
一、非全日制劳动合同关系
这种用工模式和劳动关系不同,它也属于劳动关系,所以社保还是要缴纳的,但是可以只缴纳工伤。除此之外,它还有以下明确的特点:
1、双方可以随时终止合同,不需要支付任何经济补偿。
2、工作时间每天平均不超过4小时,每周不超过24小时。
3、不得约定试用期。
4、工资支付周期不能超过15天。
5、小时计酬标准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小时工资标准。
▶ Tips:主要注意书面约定工作时间。因为非全日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工作时间,一旦工作时间没控制好,就会被认定为是全日制用工。
二、劳务用工关系
这种用工模式有两种情形:
- 一种是不属于劳动者的用工,比如实习生、已经享受养老保险的退休返聘。这种因为身份原因,被认定为劳动关系的可能性较小。
- 还有一种情形就是身份是劳动者,但是双方是个人劳务承包关系。比如公司找着一个下岗员工承包公司绿化。要求他根据领导要求每天定时浇水施肥。
这种情况下,风险较大,一旦没有操作好,符合了劳动关系的三要素,就会被认定为劳动关系。
▶ Tips:
1、尽量找非劳动者,比如实习生、已享受养老保险的退休人员。
2、不搞公司员工内部承包。
3、不对其进行管理。
4、购买一定保险降低类工伤风险。
三、劳务派遣关系
劳务派遣虽然不属于劳动关系,但是由于政策原因,特别是2012年之后,不仅成本很高,风险也大。
从政策上来讲:
1、劳务派遣受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三性限制;
2、比例限制,人数不能超过10%;
3、连带责任;
工伤,离职经济补偿金,虽然法律规定需要用人单位(劳务派遣单位)承担,但是实际上,大多还是实际由用工单位承担。
▶ Tips:除了上面几点还要注意:
1、需要找有资质的劳务派遣机构;
2、确定具体派遣名单签订劳动合同,避免认定事实劳动关系;
3、尽量与派遣单位约定“任意退回”的派遣机制。
四、外包关系
所谓外包,是指公司将一部分业务发包给有资质的供应商来提供服务。这个过程是以供应商提供的服务为导向,而不针对具体的个人。
比如,客户公司想要一个班车接送服务,那么运输公司就需要提供一辆班车,并配备司机,以保证客户公司的员工上下班有班车可以使用。这与具体安排哪个司机并没有特别大的关系。
自从劳务派遣被限制,外包业务就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了。很多劳务派遣公司更是一转身就成了外包供应商。外包的风险就于如果操作不当,容易变成“假外包真派遣”。
▶ Tips:
2、不对服务人员进行管理。
3、明确提供服务人员,以便被认定事实劳动关系。
五、内包关系
即公司内部分裂出一部分人员,分别成立小微企业,并以小微企业的名义承接企业分配的业务。员工在小微企业内部可以是缴纳社保发放工资的员工,也可以是享受小微分红的合伙人。
目前,全国已有不少园区有政策奖励,即可以帮助企业即合法的解决社保问题,又能降低相应税收成本。
这种情况下,由于是公对公的合作,所以原则上不会有事实劳动关系的问题。
但是,由于此种情况需要企业内部组织重启,将涉及员工的劳动关系处理、内部业务职能拆分、组织结构优化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进行缜密的筹划和准备方可实施。
会圈儿君有话说:
社保规范是大势所趋,面对即将来临的社保新政,建议企业从自身内部实际需求入手,综合考虑改变人员结构、薪酬结构、用工模式等多方面的策略。以合法合理为前提,才能真正达到既节约成本、又降低风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