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分类排行榜
2021-10-06上一篇 : 仑苍镇 规上企业实现100%复工复产!|下一篇 : 深圳注册公司没有U盾应如何办理公司注册
2017年,是互联网金融冰与火的一年。互联网金融在跌跌撞撞中走完了一个十年。十年磨砺,起起伏伏,从无人问津到舆论热捧、从资本追逐到饱受质疑、从野蛮生长到监管洗牌,互联网金融十年蹒跚路,风风雨雨。
这一年,监管频频“亮剑”,被业内看作是“史上最严”的金融监管年。“校园贷”、“现金贷”等在本年度掀起巨浪却又被监管层打击地偃旗息鼓,虚拟货币投机行为也被叫停,监管层不断出重拳打击扰乱市场的行为,强监管的主旋律贯穿了全年;在融资艰难和监管重压之下,不少头部互联网金融平台开始了加速资本运作的步伐,一场互联网金融企业海外上市热潮也在2017年拉开帷幕。
资本风云 数说趋势
“十年一剑,大浪淘沙,岁荣岁枯,闲伴资本来,却信东风去。且住,且住,细看互金烟雨。”
2017年互联网金融投融资金额同比下降20%,案例数同比下降超40%
数据显示,2017年度中国互联网金融投融资市场发生的投融资案例共计402起,完成融资的企业数为332家,融资金额约为486亿元人民币,其中34家企业完成两轮融资,2家企业甚至在一年之内完成三轮融资。相较2016年互联网金融投融资金额610亿元人民币,投融资金额规模下降达20%以上。在投融资案例数方面,相比2016年度的696起投融资案例,2017年度的402起投融资案例数也同比下降幅度高达41.10%。
从融资时间上看,2017年度中国互联网金融投融资市场,单月投融资案例数最多的月份为3月,共51起,2017上半年度基本维持在月均投资案例数39起左右;与2016年融资案例时间分布相同,进入下半年后,投资案例数呈现递减的趋势,月均投融资案例数为27起,尤其是10月份,单月投融资案例数16起,为全年最低。比较全年数据可以发现,随着时间推进、融资案例数呈递减趋势的同时,融资金额数却呈上升的趋势,可见互联网金融巨头企业下半年的密集上市对数据的重要影响。
产业资本积极布局
细分领域产业链上下游融合成趋势
数据显示,2017年度402起投融资案例中,有285起披露了投资机构,有超过200家投资机构参与了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投资,其中有13家风险投资机构在互联网金融投融资领域尤为活跃。
随着监管政策的密集出台,互联网金融行业进入了良币驱逐劣币的进程,行业已经从爆发式发展趋于规范。我们可以发现,产业资本积极开始布局互联网金融,成为投资的主角;另一方面出于在互联网金融的资金端、资产端以及互联网端的深度布局与生态建设考虑,资本开始倾向于后期项目,行业将在2018年上演流量与资源的争夺大战。
网络贷款居投资案例榜首
区块链金融异军突起
数据显示,2017年度中国互联网金融领域就投融资案例数来看,获得投资最多的细分领域为网络贷款类,共138起,占整个年度投融资案例数的34.33%;除此之外,区块链成为2017年度最为火热的细分领域之一,在行业整体融资案例下降4成的背景下,区块链相关的投融资案例数从2016年度的4起上升至2017年度的29起,增长幅度高达625%,整体占比由2.41%上升到7.21%。
细谈风口 趋势研判
“互金十载,花谢花开,生死两茫;试把金觥,旧曲重听,犹似当年醉里声。”
P2P网贷 —— 趋势明朗 蓄势待发
平台数量减速趋缓:2017 年网络借贷行业整改进程已进入收尾阶段,退出行业的平台数量相比2016 年大幅度减少,全年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为645 家,而在2016 年为1713家。由于平台整改进程尚未完成,预计2018年网络借贷行业运营平台数仍将进一步下降。
成交量逆势生长:根据网贷之家数据,2017 年全年网络借贷行业成交量达到了28048.49 亿元,相比2016 年全年网贷成交量(20638.72 亿元)增长了35.9%。历史累计成交量突破6 万亿元大关,单月成交量均在2000 亿元以上。
融资热度大幅下降:主要是因为2017 年网贷平台都在整改进程中,且监管政策陆续出台,风险投资大都处于观望状态,但现行业监管体系已全面形成,发展趋势日渐明朗,预计未来将会有更多资本涌入。
消费金融 —— 场景之争 模式之变
对于缺少流量优势的平台,通过场景和精准获客能力获取更多低成本高质量客户,进而占有更多有效数据以提升风控水平,保持较低坏账水平,从而获取低成本资金,不断提高盈利能力,反哺用户。通过降利率、提额度、循环贷产品等方式,增强用户粘性和复购频次,继而积累更多更广有效数据,这是初创消费金融平台理想的良性发展循环。
如果用“场景之争”来概括2017年消费金融的发展,2018年消费金融的主题词应该是“模式之变”。资金收紧、获客趋难,一些消费金融平台开始尝试开发新的场景,如游戏分期、车险分期、车位分期等,摸索其他资产的风控逻辑;一些平台开始从另外的角度去创新现有模式,如延伸产业链尝试分期租赁,做深场景锁定支付入口等等。
互联网理财 —— 精准渠道 精准营销
从2017年互联网理财领域的融资案例可以看出,一些运用互联网社区运营思路做平台的互联网理财公司获得了资本的青睐。与传统理财渠道只有客户相比,互联网理财平台在不断获客的同时,可以积累用户,搭建用户之间的联系,通过满足用户之间不同的社交需求,提高用户的粘性。平台不仅可以进行交易,还会把各种的投资专家请到平台社区内,根据用户的需求来做交流与交互,相比单纯的看分析师报告、听专家讲座,其沟通要更加高效。比起文青聚集的社区、或者大杂烩式的社区,理财社区的商业化前景要明朗得多,从理财社交、内容营销、工具转化为交易用户的链条非常顺畅。
互联网保险 —— 伺时而动 观时待变
对于初创公司来说,互联网保险为保险行业培养了新的保险消费习惯,深入挖掘和拓宽了保险消费需求,保险从单一的产品属性开始向金融工具延伸,解决了场景的问题,实现体验式的服务。相比于营销渠道对于流量的依赖,基于细分领域场景保险的开发是小公司切入互联网保险的机会。
金融服务支持 ——FinTech、TechFin
这一年,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机构进一步融合,更多的互联网金融机构业务开始从To C转到To B,曾经的热词“颠覆”在这一年变成“赋能”。一方面,商业银行与互联网巨头融合事件密集发生,BATJ均以签约战略合作协议的形式拥抱商业银行;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创业公司获得了亿元及以上级别的融资,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逐渐成为金融的底层基础设施,大数据将建立更为立体的客户信用审核评定体系,提高金融机构的风控与精准获客能力;人工智能将使得机器人服务的边界不断扩大,人机协作将成为趋势,两者协同工作、无缝衔接,将有效提升服务效率;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也将为客户提供越来越开放和便捷的服务入口;金融科技的发展将向着连接更多的生活场景、开拓更完善的应用生态的方向进行。
数字货币与区块链——乱世重典 末世方舟
这一年,ICO叫停,数字货币交易所关闭,一系列的强监管依然浇不灭人们对于数字货币与区块链的热情,对于权威的盲从、对错失的恐惧,让人们争先恐后蜂拥而入新技术造就的庞大市场洪流中,究竟是方舟还是巨型泡沫,区块链被寄予颠覆传统金融业态的厚望能否实现,未来将何去何从,我们认为,在区块链的安全、交易成本、政策监管等问题尚未解决之前,区块链作为金融的底层的基础设施,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
小 结
《2017中国互联网金融投融资分析报告》不仅全面概括了2017年年金融行业的投融资整体发展态势,对互联网金融细分领域的投资机会进行了宏观归纳和细致阐述,而且还前瞻性地预测了2018年的互联网金融投融资趋势。
总体来看,在政策逐渐明朗的趋势下,产业资本积极进入,行业慢慢走向成熟。一方面那些坚持金融本质、配合监管审查、积极进行服务和技术创新的优质平台将会迎来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春天;另一方面,另一方面出于在互联网金融的资金端、资产端以及互联网端的深度布局与生态建设考虑,资本开始倾向于后期项目,行业将在2018年上演流量与资源的争夺大战。
2018年掌握优质资产端、资金端运营具有显著优势的平台——新亚,将发挥领头羊效应,率先整合行业资源,输出优质资产,增加资金端渠道引流效果,平台交易规模和业务发展将会更上一层楼。我们期待18年,互金将走向新的繁荣、驶入合规新赛道,从量变到质变,创造新的价值!
免责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