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include_once():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www/wwwroot/business/aifina.cn/two/wp-content/plugins/wp-super-cache/wp-cache-phase1.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www/wwwroot/aifina.cn/two.aifina.cn/:/tmp/) in /www/wwwroot/aifina.cn/two.aifina.cn/wp-content/advanced-cache.php on line 22

Warning: include_once(/www/wwwroot/business/aifina.cn/two/wp-content/plugins/wp-super-cache/wp-cache-phase1.php): failed to open stream: Operation not permitted in /www/wwwroot/aifina.cn/two.aifina.cn/wp-content/advanced-cache.php on line 22

Warning: include_once(): Failed opening '/www/wwwroot/business/aifina.cn/two/wp-content/plugins/wp-super-cache/wp-cache-phase1.php' for inclusion (include_path='.:') in /www/wwwroot/aifina.cn/two.aifina.cn/wp-content/advanced-cache.php on line 22

Warning: include():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www/wwwroot/business/aifina.cn/two/wp-content/plugins/wp-super-cache/wp-cache-base.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www/wwwroot/aifina.cn/two.aifina.cn/:/tmp/) in /www/wwwroot/aifina.cn/two.aifina.cn/wp-content/plugins/wp-super-cache/wp-cache.php on line 113

Warning: include(/www/wwwroot/business/aifina.cn/two/wp-content/plugins/wp-super-cache/wp-cache-base.php): failed to open stream: Operation not permitted in /www/wwwroot/aifina.cn/two.aifina.cn/wp-content/plugins/wp-super-cache/wp-cache.php on line 113

Warning: include(): Failed opening '/www/wwwroot/business/aifina.cn/two/wp-content/plugins/wp-super-cache/wp-cache-base.php' for inclusion (include_path='.:') in /www/wwwroot/aifina.cn/two.aifina.cn/wp-content/plugins/wp-super-cache/wp-cache.php on line 113

Warning: include_once(): open_basedir restriction in effect. File(/www/wwwroot/business/aifina.cn/two/wp-content/plugins/wp-super-cache/ossdl-cdn.php) is not within the allowed path(s): (/www/wwwroot/aifina.cn/two.aifina.cn/:/tmp/) in /www/wwwroot/aifina.cn/two.aifina.cn/wp-content/plugins/wp-super-cache/wp-cache.php on line 136

Warning: include_once(/www/wwwroot/business/aifina.cn/two/wp-content/plugins/wp-super-cache/ossdl-cdn.php): failed to open stream: Operation not permitted in /www/wwwroot/aifina.cn/two.aifina.cn/wp-content/plugins/wp-super-cache/wp-cache.php on line 136

Warning: include_once(): Failed opening '/www/wwwroot/business/aifina.cn/two/wp-content/plugins/wp-super-cache/ossdl-cdn.php' for inclusion (include_path='.:') in /www/wwwroot/aifina.cn/two.aifina.cn/wp-content/plugins/wp-super-cache/wp-cache.php on line 136
鼓吹财务自由不会毁掉一个年轻人,不正确的财务自由观才会 - 北京代理记账

鼓吹财务自由不会毁掉一个年轻人,不正确的财务自由观才会

2021-10-10上一篇 : |下一篇 :

做投资这么多年,最常收到的问题就是:沉淀,你平时怎么挑选基金/股票?你是怎么去研判近期投资市场的趋势和判断投资标的是否有投资价值的。今天结合大家的问题,还有我个人多年的投资心得,来简单谈谈我的看法。

为什么资本市场里流行“七亏二平一赚”这个说法?因为投资标的、投资组合的选择难度,不在于特定假设条件下进行投资回报的规划,而是在于假设条件对于投资标的或组合的影响,以及你如何进行投资预期规划的权衡。

因此投资者必须要在各种假定条件下,做出相对专业的判断。而这其中,最具有难度的一件事情就是:如何从多种投资方案中,选择出一个风险最小,收益最高,并且最适合我们个人风险承受能力的方案。

而绝大多数投资者,并不具备这个选择能力。因为大部分人无法将多种假设条件进行综合考虑,只根据单一市场趋势或者单一政策利好当做选择投资标的的理由。这种片面去理解市场的行为,会导致自己的选择成为又一个不确定性,当不确定性就会相互叠加,可能使总的不确定性达到危险的程度,这就是风险因素发生作用的时候。这种行为无异于赌博,因为风险概率是五五开的。所以我认为,掌握一种分析方法,可以有助于我们做出相对科学的投资决策,相应能够站在更高的纬度去看待这个市场,更有效的评估各种投资方案的利弊。

今天就来谈谈我的分析方法以及个人的投资理念。

一、 什么是宏观分析?有什么用

宏观分析,就是从国家的整个经济,贸易,政治导向,就失业率,国民生产总值等综合的概括分析,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各个有关的总量及其变动,特别是研究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变动及其与社会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等之间的关系。

在很多普通投资者眼中,宏观分析没什么用,主要是因为以下原因:

1、宏观层面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太多,很多概念和逻辑根本搞不清楚;

2、宏观的东西太遥远,跟我炒个股毫无关系;

3、预测宏观政策都是玄学,最上头的领导有时候都搞不懂该怎么做;

4、因为巴菲特以前讲过:“即使美联储主席和财政部长偷偷告诉我美国下一步的利率跟金融政策,我也不会丝毫改变投资计划”。

所以很多价值投资者一门心思研究个股,遇到市场波动就硬抗,理由就是好公司永远不需要卖出。但当你深入理解巴菲特后你会发现,他其实是个宏观大师。他保险业务的收购、富国银行的买入,都卡在行业的低谷期,难道仅仅靠低估值?不要根据字面意思片面曲解大师的思想。巴菲特说这话的原因是基于以下两点:

No.1宏观方面的变化经过时间的传导,迟早要反应在微观的企业层面,所以研究行业、企业更简单更直接。

No.2任何宏观的扰动拉长周期来看都会均值回归。经济过热国家会主动降温,经济过冷会主动刺激。无形和有形之手牢牢控制着波动范围。

同时宏观研究对企业的研究也有巨大的帮助。

各类炒股论坛、APP刷多了你就会发现,普通投资者的研究层次基本都差不多,没什么新意。机构比普通人强的地方就在于对行业的理解更深入、对产业链上下游的梳理更清楚、对经济大环境的理解更全面,以全球化视野进行研究。很多人一看个股研报就觉得研报说的都有道理,赶紧去买推荐的标的,然后就被套了,久而久之就觉得研报都是忽悠人的。

其实不然,研报分析的思路和框架是十分值得借鉴的,只是机构拿全球化的视野来做分析,你的认知只停留在企业层次。就像二维世界永远无法理解三维世界,缺少的那一维就是宏观框架。

08年、11年、15年、18年这些时间点都是是宏观政策的转向期,一定是宏观大于微观。牛熊转折点市场全都是泡沫,你研究微观有意义吗?在市场流动性正常、个股估值合理的情况下,微观才大于宏观。

宏观研究最大的用处在于发现机会或者抵御风险,至少对资产价格有一个大概的判断。不过研究成果确实很难直接形成投资结论。一方面投资最终要落实到具体企业和行业,另一方面宏观因素什么时候起作用很难说,得看市场的脸色。

如果你想在投资市场里长期活下来,不要求精通宏观知识,但需要了解宏观研报的研究思路和逻辑,这是风险控制、仓位管理的基本依据。

总而言之,记住四个字——宏观逃顶。

二、 怎么学习宏观分析

我个人觉得大概有两条路可走:

1、看金融专业的教材。

建议去看《金融学》、《货币银行学》这两本书,同时要做好头发掉一大把的准备。最好把考研的那套乱七八糟的东西也看一看,毕竟那上面方方面面的题目都有。市面上我是真的没见到过科普类的书籍。

2、靠时间慢慢积累。

平时看到写得很好的文章上面说了一些你理解不了的专业术语,立马百度拿小本本记下来。比如把康波周期、债务周期、库存周期、美林时钟、信用周期、CPI、PPI、PMI、M1、M2、社融之类的基础知识都要理解清楚。

从我个人的经验出发,对于金融相关专业毕业的投资者,不要把学校里那套宏观分析的架构和结论直接拿到股市,你会死得很惨。最好从微观的商业分析往上推,一点一点的剥。这种宏观分析才是超越周期、超越整个国家政策的,你才能高屋建瓴,把握好整个行业发展的脉络。

三、 宏观分析的投资运用

目前比较主流的投资理念,有以下三种:

1、自下而上

注重对公司的研究,只要公司好就坚定持有。至于这个行业是不是市场目前的风口他们并不在乎,甚至是夕阳行业也无所谓。公司股价的下跌也只是短暂的,好公司终究压倒一切。秉承这种理念的基金如果目前的持仓符合我们对市场轮动趋势的判断,要重点关注。

2、自上而下

先从宏观层面确定市场能不能做,然后根据行业的景气度和发展前景选出具体赛道,再从赛道里选出具体的公司。基金经理对具体公司的理解可能没那么深,所以很多时候就是简单粗暴的买龙头。

3、两者结合

理论上是最好的,但公募基金由于规模太大,绝大部分操作只能在左侧进行,在做轮动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对于一般投资者很诱人的20%—30%的收益,公募可能会直接忽略,因为它建个仓都能涨这么多,所以公募的操作必须要有前瞻性。

一直关注我的粉丝可能会发现我很少讲风格稳健的基金,所有文章和推荐的基金都指向“轮动”二字。宏观和中观研究最大的好处就在于能提高你做“轮动”的胜率。

这里大家要搞清楚一点:轮动的本质就是择时。

择时确实很难,我也不奢求它能带给我什么超额收益。我做轮动择时的目的是为了控制住整体的回撤。我年前就基本清仓,随后这段时间,控制住了回撤,肯定跑赢了90%以上的投资者。

说白了,我这种投资方法就是:我不需要挖掘个股的超额收益。我的超额收益一方面来源于比别人亏得少,另一方面来源于机构的无脑抱团。我前段时间写文章讲过一句话:买基金就是要买抱团的,原因就在于此。所以我不会去做非常高频率、短周期的择时,但大周期的择时我会根据宏观方面的研究做出判断。

普通投资者刚进股市肯定是研究个股,采用自下而上的理念。但自下而上的人最开始没有全局感,所以自称不懂宏观。随着能力圈的扩展、研究行业的增加,实际上对宏观是有感知的。

纯粹自上而下的人,大多数对微观结构了解很少,空谈的更多。所以我们需要让基金帮我们完成微观方面的研究——绝大部分公募的收益来自于微观层次的研究,挖掘个股。因为股票仓位的最低要求、基民赎回的必然性、相对收益的评判标准,公募基金压根就没法从宏观层面获得太多收益。

在A股,绝大部分的公司财报都经过粉饰,你看到的都是别人想让你看到的。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很多公司即使你看得懂它的商业模式,但你没有实地调研,公司是不是藏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你不清楚,我不想死于暴雷之下。所以,我放弃了靠自己挖掘个股价值这条路,转而研究宏观、中观,靠基金来过滤掉暴雷被埋的风险。

暂时来看我还是很满意选择的这条路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我不需要支付挖掘低估值个股长期等待的时间成本。

2、板块轮动这种东西,你在市场呆的时间长了,有时候凭感觉就能看出来,只需控制好仓位,错了就跑。

3、对风险敞口的控制比较好,能避免纯价值投资过山车一般的投资体验。

单从收益率来讲,用基金做板块轮动并不比以前靠我个人能力挖掘个股价值、搓搓波段低。

最后再说几句

大家应该都发现我几乎所有文章谈的都是宏观、中观方面,微观方面闭口不言。难道是我不懂微观方面的东西吗?不是的。我只是想在合理的时间把合理的理念灌输给大家,领着大家慢慢前进,不至于走错路。让大家知道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方法来分析当前的市场。

而且我自己的投资理念也是建立在宏观分析的基础上。我想让大家更了解我的投资逻辑,在我的基础上加入自己东西。这篇文章只是纯粹想把投资思路给刚进入金融市场的新手分享一下,我的投资理念和投资心得。宏观分析这东西如果你说它完全没用我也没话说,毕竟有大佬级的人物曾经说过:什么时候你看汇率、利率不感冒了,你就算价值投资入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