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中国资本市场2019之问
2021-10-13上一篇 : 中级会计师职业发展前景好吗?为什么大家都想拿下?|下一篇 : 党 建 市税务局机关党委:抓好党建聚人心 规范管理促税收
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建设银行高度重视普惠金融事业发展,通过完善体制机制,借力金融科技,打造一体化经营模式,创新产品体系,拓宽服务网络,不断拓展普惠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开辟出普惠金融可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之路。
在线申请 快速到账
东莞某智能制造公司负责人刘先生最近接到一笔大订单,急需周转资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在线申请了建设银行“云税贷”贷款产品。按网上银行提示操作,仅仅5分钟,刘先生就正式获得银行审批通过95万元贷款额度,随后贷款资金就打到他账户上。
“在线申请,不用递交纸质材料,贷款马上到账,没想到贷款也可以如此简单便捷!”刘先生说,放在几年前,这样快捷的小微企业融资根本不可想象。
这是普惠金融在广东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得益于金融科技快速发展和政府配套政策支持,普惠金融站上了“风口”。作为传统国有四大银行之一,建设银行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发力普惠金融领域,通过制度设计、产品创新、金融科技等手段,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以合规、快速、便捷的金融服务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实实在在的便利。
瞄准小行业小企业
今年“五一”劳动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建设银行总行召开普惠金融战略启动大会,正式宣布实施“双小”(小行业、小企业)战略,将普惠金融确定为全行业务发展战略。作为四大行中首家明确将普惠金融上升到全行未来战略发展高度的银行,建设银行推进普惠金融战略的决心与力度可谓空前。经过一年多的普惠金融业务推进,建设银行去年成为四大行中唯一一家达到央行普惠金融最高激励目标的银行。
建设银行一直以建设为长。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建行契合大规模经济建设的时代背景,提出实施以依托大行业、大企业为核心的“双大”经营战略。该战略的制定实施成为推动建行多年繁荣发展的立行之本。
从“双大”战略到普惠金融、“双小”战略的转变,是国有大行顺应当前经济形势变化作出的重大战略调整。建行广东省分行行长刘军提出,普惠金融涉及小微、双创、扶贫、涉农等领域,是解决新时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社会主要矛盾、实施乡村振兴、打好脱贫攻坚战、支持实体经济补短板、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际需要。建设银行将切实推进普惠金融战略,既要不忘初心,保持在大行业、大企业领域传统优势,更要与时俱进,全面把握新时代“双小”机遇,持续加大对小微企业、双创主体、三农经济、绿色信贷、扶贫攻坚等领域的支持,切实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向社会展示出国有大行的情怀、责任与担当。
加大政策倾斜力度
通过设置普惠金融专属经营管理机构,建设银行从顶层规划、精细管理、风险防控、联动营销、基础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本行普惠金融经营机制建设,全面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获得性和满意度,为实体经济提供有效支持。
机构设置仅仅是第一步。建行广东省分行从建立专门的综合服务机制、专门的统计核算机制、专门的风险管理机制、专门的资源配置机制与专门的考核评价机制五个方面出台系列措施,全面搭建完整的普惠金融客户服务模式,主要包括:在今年信贷规模持续紧张的背景下,单列普惠金融专项信贷规模,做好信贷资源保障;设置普惠金融贷款考核目标,对普惠金融进行专项考核,并大幅增加考核分值权重,积极引导信贷资源投向小微企业、三农、双创、助学等普惠金融目标群体,缓解融资难题;加强财务资源配置,为普惠金融业务开展提供专项费用,通过产品优化设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对“小企业、小行业”制定差异化的信贷政策和审批指引、审批流程,加强政策支持。通过一系列经营制度安排,引导内部资源、政策进一步向小微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以及农户生产经营、创业担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助学贷款等普惠金融领域倾斜,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进一步向基层延伸
网点多、功能全、覆盖广是国有银行传统渠道优势。在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建行广东省分行通过创新培训机制、管理手段、系统工具,全面提高网点小企业信贷经营能力,将小微企业服务重心下沉到各网点,拓宽服务渠道,提升服务效率。据建行广东省分行普惠金融事业部负责人介绍,为将专业化服务机构进一步向基层延伸,形成贴近市场、贴近客户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目前广东建行全省33个二级分支行均已设置普惠金融团队,辖内1182个网点均受理小微企业贷款申请,全面服务普惠金融客户。
此外,建行广东省分行今年将重点在全省网点中扶持打造300个普惠金融示范网点,树立业务标杆,从人力、财力、信贷规模、绿色通道、创新通道等方面予以资源倾斜,全面提升普惠金融专业化服务能力。
创新全线上产品服务
传统金融机构推进普惠金融成本高昂,线下尽调、人工审批、线下作业,成本及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传统商业银行难以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提供金额小至几十万、期限短至一两个月、无需提供抵质押的信贷产品,无法满足普惠金融群体重信用、碎片化、高频次的金融需求。为解决企业资金需求,不少小微企业不得不通过非正规渠道、民间借贷等方式解决资金问题,融资成本往往超出可承受范围,导致风险问题层出不穷。
为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建设银行通过多年时间成功开发了“新一代”金融科技系统,依靠互联网、大数据、评分卡等新技术手段,开展产品与服务模式创新,不断丰富和完善普惠金融体系产品,率先推出“小微快贷”产品,实现从贷款申请、审批、签约到支用,全流程网络化、自助化操作,在客户信息完整的情况下,只需几分钟即可完成贷款全流程。同时,客户可自主支用、随借随还,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国有大行在普惠金融领域能充分发挥资金实力、成本较低的优势,通过运用金融科技创新普惠金融产品服务,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普惠金融群体提供合法、正规、便捷的金融服务。截至2018年4月底,“小微快贷”累计为28万户小微企业提供2600多亿元贷款支持。
率先实现“银税直联”
据了解,建行广东省分行通过与广东省税务局签署合作协议,建立“征信互认 税银互动”信息共享机制,税银双方将对方的信用评价结果引入各自的信用评价体系,打通银税资源、实现信息交互、深化数据应用、实行联动管理。
去年,建行广东省分行在全国率先实现与省税务局互联直通,推出以税获贷、纯信用、线上操作的“云税贷”贷款产品:该产品根据企业纳税记录对企业的经营能力及信用水平进行判断,贷款额度最高可达200万元,实现全流程网络化操作,无需提供纸质材料;同时可实现按需支用、随借随还,每天利息仅万分之二,降低小微企业融资门槛与成本,有效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覆盖率和贷款可得性,增强小微企业诚信纳税意识。“云税贷”产品上线当天为5000多家小微企业贷款提供信贷支持金额高达17亿元。2017年,建行广东省分行累计向25000多家小微企业发放普惠金融贷款500多亿元。
据了解,建行广东省分行还通过与核心供应链企业平台进行数据对接等方式,创新供应链融资模式,为核心企业众多的上下游小微客户提供在线融资服务,下阶段将加强运用互联网思维,借力金融科技手段,联合各方搭建更多合作平台,将合作范围进一步延伸至电商平台、政府数据对接等领域,为广大小微企业提供更优质的综合金融服务。
撰文:郑铭泽 萧美艳 张卓君 编辑统筹:李江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