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实收资本少于认缴资本的风险案例
2021-10-15上一篇 : 企业是如何进行报税的?|下一篇 : 提前做好税务筹划,合理合法节税
企业实操系列专题
N E W A R R I V A L
财经要闻月度报告
月度报告荟集国内宏观经济(国内进出口、外汇储备、GDP、PMI、CPI、PPI、货币供应量等数据及相关分析);宏观政策动态;税务政策动态;财经动态(国内、国际权威机构动态及重要财经事件),总结财税实务探究内容和月度财经看点。
目前更新到第九期,内容涵盖:
(一)月度主要财经数据
(二)财政部发布《<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应用指南2019》
(三)证监会就《上市公司分拆所属子公司境内上市试点若干规定》公开征求意见
(四)中国人民银行: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形成机制
(六)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法》
(七)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实施第二批便民办税缴费新举措的通知》
(八)发改委 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加强个人所得税纳税信用建设的通知》
(九)实务案例:投资性房地产税会差异要不要调整?
(十)财经看点
N E W A R R I V A L
税务研究系列
聚焦企业关心的税务处理问题,从案例出发对政策进行梳理,归纳实操要点,助力企业提高税务处理合规性,有效控制相关风险。
如:
《研发费用所得税加计扣除政策分析与梳理》报告通过案例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相关政策点进行了梳理,包括6个不适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行业的判断;失败的研发活动所发生的研发费用也可加计扣除;委托外部机构(含境外机构)进行研发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如何加计扣除;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如何与其他企业所得税优惠事项叠加享受;特殊收入和收到政府补助应如何处理等。
《增值税期末留抵税额退税制度专项解读》报告通过政策梳理及案例,对企业是否满足退税条件,如何计算退税金额,退税有关操作以及财务处理等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N E W A R R I V A L
财务报表分析系列
从上市公司热点事件入手,通过研究个别上市公司问题财报,解析如何识别并分析上市公司财报中存在的高风险领域,以发现企业管理问题并完善公司治理。
如:
存贷双高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企业年报中,备受市场质疑,也逐渐成为监管的重点。存贷双高原本属于资金管理的范畴,除了管理水平、财务策略(稳健、激进)、商业模式、有明确用途等原因外,目前越来越多的反映出上市公司虚增货币资金、未披露大额受限资金、资金被占用等问题。存贷双高属于市场关注的异常财务信息之一。《财务报表分析系列之存贷双高》以某上市公司事件入手,通过研究个别上市公司问题财报,解析如何识别并分析上市公司财报中存在的存贷双高问题,以发现企业管理问题并完善公司治理。
财务分析者应该对商誉保持有足够的重视和警惕。其一,商誉的产生背后可能存在着利润的转换;其二,万亿商誉的归宿可能最终都是损益,尤其是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巨额的商誉减值可能会对企业效益造成巨大的影响;其三,由于商誉的计量特性,极易成为企业调节利润的手段,从而掩饰经营业绩,误导市场参与者的投资决策。
《上市公司商誉分析专项报告》从会计角度对商誉进行解析,希望能够提供业务参考。
N E W A R R I V A L
企业会计准则研究系列
通过案例对企业会计准则进行分析和研究,为企业会计处理提供指导。
如:
2019年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进一步明确了准则的适用范围,充分考虑了不同准则之间的协调一致,修订后准则总体上保持了原有的计量原则,规范了换入与换出资产的确认和终止确认时点,细化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在不同计量基础下的具体会计处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研究报告》从主要修订内容,定义及适用范围,确认原则,计量原则,披露及衔接规定五方面进行了解析。
金融工具是指形成一方的金融资产,并形成其他方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金融工具准则研究报告》通过实务案例对金融工具的概念和分类,金融资产、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概念分析对金融工具准则进行了研究,希望对企业提供业务指导。
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