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 精准服务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1-10-16上一篇 : 吴晓求:资本市场的灵魂是成长性,不能再把下一个阿里、腾讯赶出国门上市|下一篇 : 速收藏 财务成本核算和项目成本核算傻傻分不清
辽宁开办企业,最快半天
12月15日
辽宁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
省市场监管局介绍
我省企业开办时间提速至2天内
大连市、沈抚示范区等地区
企业开办时间已压缩到0.5天
省营商局介绍
目前我省在“一网通办”工作中
已经实现4个100%
省市场监管局就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有关情况进行介绍。
辽宁企业开办时间提速至2天内
一般性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2天内
持续压缩企业开办时间,优化企业开办流程,完善一窗受理机制,加快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平台建设和应用,企业开办实现各类信息即时共享交换、准入多环节同步办理,全省将一般性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2天以内。其中,大连市、沈抚示范区等地区企业开办时间已压缩到0.5天。
深入推进“证照分离”“多证合一”改革,全面实行“32证合1”,企业只需向一个窗口提交一份材料,领取营业执照后即可生产经营。
2019年12月1日起,辽宁自贸试验区3个片区启动实施“证照分离”改革528项全覆盖试点。截至目前,辽宁自贸试验区62项审批事项实现当场告知、当场承诺、当场审批,已直接取消审批业务4541笔,占全部审批业务的12.25%,惠及企业3810户,占涉及审批企业总量的44%。已办理相关备案业务2273笔,惠及企业2032户。同时,以告知承诺和优化审批服务为重点,通过简化审批手续程序办结相关业务37061笔,审批用时较法定时限平均压减70%以上。
行政许可时限、材料、环节、次数大幅削减
积极推动行政许可事项“四减”工作。针对企业登记、重要工业产品、特种设备生产、检验检测机构、计量标准器具、法定计量检定机构、保健食品及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广告等行政许可事项,采取“最多跑一次”“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一网一门一次”等便民举措,形成行政许可事项清单,让改革红利惠及每个服务对象。
截至目前,实现“减时限”每项事项平均减少75.26%,“减材料”每项事项平均减少24.83%,“减环节”每项事项平均办理环节为3.45项,“减次数”办事者到办事地点最多次数为1次/项。
五年新增市场主体295万户
截至11月底,我省实有市场主体总量达402.66万户,其中,企业107.29万户,是2015年年底的1.93倍。5年间,全省新增市场主体295万户,日均新增市场主体1588户,且呈逐年增多趋势。
投资向第三产业聚集。截至11月底,全省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第一产业占比3.43%,第二产业占比9.87%,第三产业占比86.7%,其中,第三产业占比比5年前提高了1.91个百分点。全省企业第一产业占比3.18%,第二产业占比20.46%,第三产业占比76.36%,其中,第三产业占比比5年前提高了7.67个百分点。
新兴产业发展迅猛。截至11月底,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达到8.7万户,是2015年末的2.39倍;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达到5.54万户,是2015年末的1.79倍;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企业达到1.93万户,是2015年末的3.86倍;教育业企业达到0.7万户,是2015年末的10.14倍。
省市场监管局还介绍了
十四五期间即将开展的重点工作:
——实现“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
——企业开办“一网通办”“跨省通办”
——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公司制企业住所与经营场所分离登记试点
——出台《辽宁省市场监管领域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实施办法》
——建立以企业信用风险分级为基础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
发布会上
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
还就我省市场主体发展相关情况
回答了记者提问
2020年我省市场主体的发展情况如何?
截至2020年11月,全省实有各类市场主体402.66万户,同比增长7.98%。在全部实有市场主体中,企业107.29万户,同比增长8.14%,占实有市场主体总量的26.65%。其中,内资企业105.67万户,同比增长8.27%;外资企业1.62万户,同比增长0.41%;私营企业95.21万户,同比增长8.94%,占全部实有企业的88.74%。实有个体工商户288.41万户,同比增长8.07%,占实有市场主体总量的71.62%。实有农民专业合作社6.96万户,同比增长1.92%,占实有市场主体总量的1.73%。
在推进登记注册全流程便利化方面有哪些举措?
优化企业开办服务。我们会同营商、发改、公安、人社、住建、税务等部门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优化企业开办服务工作的通知》,完善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平台功能,实现企业登记、公章制作、申领发票和税控设备、员工参保登记、住房公积金企业缴存登记在线上一次身份验证、一表填报申请、相关信息实时共享交换、准入多环节同步办理。一般性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2个工作日。
实现名称自主申报全覆盖。对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平台进行升级改造,适用范围扩大到企业分支机构和个体工商户。通过名称自主申报程序新设企业15.59万户,新登记冠“辽宁”名称企业2.59万户。
全面推行经营范围规范化登记。为企业提供更加规范、便利的登记服务,推动了登记注册、审批许可与事中事后监管的有效衔接。通过经营范围规范化登记市场主体33.6万户。
持续提升全程电子化登记水平。加强平台升级改造,方便群众网上办事。1-11月,全省网上核准占比72.37%,网上设立登记占比91.59%。
省营商局发布全力推进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情况:目前我省在“一网通办”工作中已经实现4个100%,即全省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可网办率达到100%,“应进必进”“应上必上”的政务服务事项100%实现“进厅上网”,政务服务“好差评”实现省、市、县、乡四级100%全覆盖,省级电子印章实现100%全覆盖。
全力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
开展“一网通办百日攻坚战”,推动企业和群众“进一张网、办全部事”“一次登录、一次办好”。全省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可网办率达到100%,全省实际网办率显著提升。除涉密等特殊原因外,省级40个部门、660项事项进驻省政务服务中心,651项事项实现网上办理,“应进必进”“应上必上”的政务服务事项100%实现“进厅上网”。政务服务“好差评”实现省、市、县、乡四级100%全覆盖。省级电子印章实现100%全覆盖。“辽事通”便民服务事项加速上线,2052项高频便民事项可在“辽事通”办理。
持续深化简政放权
取消下放调整省级行政职权1005项,全速推进自贸区精准赋权工作。优化再造政务服务流程,全省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平均办理时间缩减比例79.62%,平均办理环节2.39个,减少23.15%;平均跑动次数0.44次,减少60.54%;即办件38.70%,增加176.43%。
加快推进项目审批制度改革
构建了全省统一的“一支队伍服务、一张蓝图统筹、一个窗口受理、一张表单申报、一个平台监管、一套机制保障”审批服务体系。项目从立项到开工,最长的政府投资房屋建筑类项目不超过65个工作日,最短的5G类项目不超过5个工作日,审批时限平均压缩了50%以上,申报材料平均减少了60%。
持续推进诚信政府建设
建立失信行为专项整治工作信息管理平台,进一步推动各地区摸底清查失信问题情况,研究解决措施,按照“一事一策”的原则,逐个问题确定完成时限及解决步骤。
创新开展营商环境改革试点工作
推动葫芦岛“零证明城市”,沈阳市、铁岭市“政务服务驿站”,本溪市“政务服务流程再造”等改革试点,不断强化试点工作以点带面、辐射全省的示范引领作用。
以标准化助力提升政务服务质量
在全省开展各级各类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夯实首问负责、容缺受理、否定备案等服务制度。对全省各市“项目管家”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实现服务企业和项目全覆盖、无盲区。截至目前,全省共配备项目管家7284人,覆盖了19349个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为重大项目及相关企业累计协调、解决各类问题16841个。
充分发挥8890平台作用
实现群众投诉建议的受理、转办、反馈、回访、监督、评价全流程“闭环式”管理。截至11月底,省、市8890平台累计受理企业和群众有关咨询、投诉和建议309万件,办结295.7万件,办结率96%,好评率92%。
强化完善营商环境法规制度
积极推动各地区贯彻落实国家《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和《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深入开展法规清理工作,废止4件省政府规章,对6件省政府规章的部分条款予以修改。
强化营商环境舆论宣传
积极协调中央及省级主流媒体,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报道我省营商环境工作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同时,对反面典型案例予以公开曝光,形成了震慑效应,向社会传递了省委、省政府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
强化营商环境考核评价
制定完善年度营商环境工作考核指标。落实国家营商环境评价工作,在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报告2020》中,沈阳市被列为示范引领的15个标杆城市,沈阳、大连共有4项指标被评为最佳实践标杆城市。
来源:辽宁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