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先创优最佳实践 企业服务篇:滨江、建德模式
2021-10-16上一篇 : 连云港港口集团财务公司成功办理首笔委托贷款|下一篇 : 收藏 个人合理避税的10种方法!
连日来,蚌埠 企业 争分夺秒
抓紧复工复产
想在先、干在前、步伐快
争取把时间抢回来
把损失夺回来
全面复工 抢抓生产
2月28日上午,蚌埠市海峰印刷有限责任公司车间内机器声隆隆,工人杨卫龙戴着口罩熟练地操作着。前不久,他和同事们一起驾车从老家咸阳返回蚌埠。
杨卫龙和其他几位同事都来自咸阳,为了方便他们回家,公司每年春节都会提供一辆专车。“开着车回来既安全又方便,一路很顺利。”杨卫龙说,“在家就想着回来上班,现在听到这机器声觉得特好听,心里也踏实了。”
作为一家从事印刷包装产品生产加工的企业,海峰印刷为省内外多家厂商提供包装产品。“我们为大成食品、雨润食品,还有转产做防护用品的瑞丰制衣等提供包装,这些企业涉及民生保障和疫情防控,他们不停产我们也得跟上。”公司董事长刘海峰说,春节假期,公司就有部分员工放弃休假,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加班加点不停产。
为做好疫情防控,早在春节前,海峰印刷就成立了疫情防控小组,提前储备口罩、测温计、消毒液等防护物资,分发至全厂各部门和车间,并建立日排查、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同时,对公司员工每天进行三次测温,外来人员做好测温和登记,每日对厂区进行全方位消毒,并在各公共区域配备酒精、洗手液等用品。
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产,春节以来,海峰印刷逐步恢复产能,于2月11日正式复工复产,目前全厂80余名员工已全部到岗工作。全面复工后,疫情防控仍是头等大事,在落实好各项防疫措施的基础上,公司还注重做好防疫知识宣传,要求员工坚持每天“两点一线”,下班到家后及时报告;工作期间食堂实行分餐制和错峰就餐,单人单桌,不提供公共餐具。
走在海峰印刷的生产车间,一台台自动化机器正在高速运转。2017年,公司投资一千多万元用于技术改造,技改后产量提高至过去的三倍,订单也一直源源不断。“疫情期间物流缓慢,原材料供应出现了一定问题,我们二月份生产任务受到了影响。”刘海峰说,“现在全面复工复产了,我们一定会开足马力,把生产任务抓紧时间追上来。”
“我们有信心 今年产值突破3亿”
位于蚌山区的安徽心里程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从事数码产品零部件和教育信息化的科工贸一体化企业。由于应对有度、措施得当,自从2月24日复工以来,公司已有100余人返岗上班,复工率达到95%,产能也恢复到了70%,对完成今年的既定目标信心十足。
2月28日下午,记者在公司负责人的引导下,来到了企业的零部件成型车间,在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中,数十台自动化机器开足马力生产,工人们戴着口罩紧张忙碌,现场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现在,我们正在赶工的是价值1500万元的英国订单,由于复工比计划晚了十四天,公司正在抢抓时间、加紧生产,由于前期原料准备充足,人员到位也比较及时,这批订单估计可以在三月底按期完成。”公司负责生产的副总张久宽说。
作为一家民营出口型企业,安徽心里程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八成出口海外,所以,公司把效率作为企业发展的生命线。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公司早早做好了应对准备,一方面备足生产原料,确保订单生产不受疫情干扰,另一方面要求所有员工在节后尽量提前到岗,以便迅速启动复工复产工作。
“无论是研发销售,还是生产一线工人,除了湖北籍员工,公司的人员基本全部已经到岗,如果疫情持续好转,返岗人数还将继续增加。”公司总经理李伟华对记者说,现在公司的白班岗的复工生产几乎恢复到疫情前水平,而夜班岗也将在下周恢复,“到时候,所有设备能够24小时运转,预计再通过一周时间,产能有望达到去年12月份产能水平。”
一手抓生产,一手抓防疫。公司在抢抓生产的同时,在疫情防控工作上同样不遗余力。“为了减少疫情风险,公司要求所有人在厂区居住,并为他们安排了公寓和宿舍,外来员工则要求必须隔离14天后,方能上岗。”李伟华介绍说,复工之后,员工每天上下班必须要测温、消毒、实名登记,工作期间统一佩戴口罩,用餐在宿舍完成,尽量减少聚集、外出机会;同时,对生产车间和办公区域每天两次进行全覆盖消毒,力求防疫面面俱到、不留死角。
“由于事先准备比较到位,目前我们公司生产基本没有受太大影响。”谈及疫情对企业的冲击,李伟华表示,除了复工延迟以外,公司的订单未受影响,一直持续增加,物流已经恢复正常,各项工作进行得有条不紊,“去年,我们的产值达到了2.6亿元。今年,我们有信心延续前两年良好的势头,争取实现三年20%的连续增长,今年产值突破3亿元大关。”
在建房屋市政项目复工率达87%
2月28日,在市排水公司南施家排水泵站提升改造工程项目工地上,一台台大型机械设备正在紧张作业,施工人员正在忙碌着。该项目也是我市疫情防控期间第一批复工的在建项目之一。
连日来,记者先后走访了排水公司南施家排水泵站提升改造工程、鹏欣水游城、蚌埠碧桂园、淮上万达商业综合体、蚌埠市餐厨废弃物处理项目等建筑业和房地产项目工程施工现场,在进入施工区域前,工作人员们都对记者进行了信息登记和体温测量。在建筑工地上,各企业实行封闭式管理,现场施工人员通过岗前安全培训后,严格执行实名制,投入施工生产。
据介绍,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决策部署,市住建局自2月9日开始有序推进建筑业复工复产工作。各项目主管部门主动发挥服务指导作用,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项目建设,主动帮助协调解决项目疫情防控及复工复产中碰到的困难问题。加强分区分类指导,深入排查安全隐患和强化监督管理,对复工前施工现场的重要环节、重点部位,要求进行全面彻底检查,重点监督检查起重设备等安全使用情况。在企业做好自身防控措施的基础上,实行复工告知的方式支持建筑工地复工。
根据相关复工要求,我市复工建筑企业严格掌握返岗上岗人数、员工居住地分布等信息,建立工人健康登记管理制度,加强防控知识培训,切实增强自我防护的意识和能力。建筑工地定时进行消杀,严把人员入口关,所有进入工地的人员,都要进行严格的体温测量。落实好工地、宿舍等重点部位防控措施,减少人员聚集,在此基础上努力组织员工尽快恢复项目建设,做到疫情防控和项目建设两手抓、两不误。复工后的项目,要加强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管理,将设备设施安全隐患排查作为重要工作,确保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等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在建房屋市政项目累计复工257个,复工率为87%,其中房建项目244个,市政项目13个。全市在建房地产开发项目67个,51家房地产企业已有1637人到岗, 58个在建项目现场营销中心已经恢复营业,复工率达87%。水利工程项目复工7个,复工率100%。交通重点项目复工3个,复工率100%。
下一步,我市将重点保障施工场所复工复产工作,督促建设企业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制、信息报送制度等,坚持复工项目跟踪调度。进一步强化分类指导、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强化巡查督查,督促企业切实落实各项要求,全力推动全市建筑业和房地产项目安全有序全面复工复产,保障我市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减收检测费用 支持复工 复产
“我们虽然是民营企业,但在全国共同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我们也不能含糊,要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共同抵御疫情带来的影响,为抗击疫情、助力蚌埠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坐落在龙子湖畔的安徽省元一特种设备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是安徽省第一家建筑起重机械民营检测机构,疫情来临,经蚌埠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特设科鼓励指导,在蚌埠市建筑管理处大力支持下,公司负责人陈杰决定给予蚌埠地区所有受检特种设备减收50%检测费用的优惠,预计减免检测费用20万元,尽最大努力为本地建筑施工企业“遮风挡雨”。
安徽省元一特种设备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是安徽省第一家、蚌埠市唯一一家民营的“两工地”起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可同时开展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物料提升机、高处作业吊篮、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施工升降机锥鼓形渐进式防坠安全器的检测业务。多年的口碑积累让该公司得到了省内建筑界的广泛认可,每年承揽大型起重机械检测业务约8000台次,每个月仅塔吊、施工电梯等特种设备的检验检测量就在200台次以上。
“我们也是从创业一点点走过来的,深知建筑设备租赁企业的困难和应对风险的能力,尤其是现在这个特殊时期,企业尤其是创业者前期所有的努力和成果,有可能面临巨大的损失。”陈杰告诉记者,追求社会效益与企业效益的共同发展,是安徽元一特检坚定不移的工作方针。疫情期间,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出台多项关于应对疫情促进企业恢复正常生产经营的助力政策,明确提出“疫情防控与安全生产工作两手抓”“盯紧盯牢起重机械等重要环节”等要求,对各工地复工前“开展疫情防控条件和施工安全检查”予以指导。
眼下正值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同步推进的关键时期,陈杰在充分了解建筑施工企业在复工复产中面临的实际困难之后,决定为这些建筑施工企业提供优惠措施,帮助他们纾困解难。3月1日 至6月1日期间,蚌埠地区所有受检特种设备减收50%检测费用的优惠,优先安排省市重点工程、保障房建设工程的检测工作,优先安排民生工程的检测工作。与此同时,只要施工单位有检测需求,安徽元一特检承诺将第一时间组织专业人员奔赴现场,加快现场检验、报告出具等工作流程,竭尽全力为施工单位复工复产节约时间成本、降低经济损失。陈杰说,扎根于蚌埠这片沃土,依靠政府的全力扶持、合作伙伴的充分信任,安徽元一特检愿为支持全市企业复工复产贡献应有之力,“疫情当前,扛起社会责任,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打赢这场战斗,是特殊时期所有民企应有的姿态。”
九成以上苗木企业复工复产
走进淮上区三铺苗圃,杨树、香樟等苗木正迎风“点头”,远远望去,已经有了初春的绿意。“我们24号正式复工复产,现在生产、销售同步进行,已经销售了四万多株杨树苗。”三铺苗圃的场长顾彩丽告诉记者,因为苗圃繁育的是无絮杨树,复工复产及时,抢占了市场先机,订单量和价格都不错,现在工人们已经紧锣密鼓地开始复工复产,再过一段时间,苗圃又要进入常青树苗木的销售旺季了。
立春后是苗木生产扦插、移栽的黄金季节。为做到防控疫情和苗木生产两不误,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局)依托市林业管理站和市花卉协会,建立6个“蚌埠花木绿化行业微信群”,覆盖了近3000家育苗企业,并充分利用这一行覆盖面广、行业人员集中的特点,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实现“零接触”指导育苗企业做好育苗品种的筛选、圃地整理、播种育苗等各项工作,做到疫情防控和育苗生产“两不误”。据统计,全市400多家林木种苗生产企业目前已完成苗圃整地近2000亩,已备各类苗木近400万株。
为了让苗木企业站起来,自疫情发生以来,林业部门充分利用行业专业信息平台的优势,在做好防控疫情宣传的前提下,全方位对行业企业开展帮扶与推广工作,目前己将全市苗木龙头生产企业的信息进行重点收录与整理,统一对外发布和推介苗企的地理位置、苗木种类、规格大小、苗木数量等方面的信息。在实现供销无缝对接的同时,也积极引导用苗单位就近、优先向全市林业项目和城市绿化工程的复工复产精准提供苗木保障,实现了“可用苗木快出圃,用苗单位降成本,项目建设不耽误”的目标。目前,林业部门的信息平台共收录了全市500多家各类花木企业的信息,需求采购量已突破100万株。
目前,我市30多家大型龙头苗木企业实现了全面复工复产,全市95%以上的苗木生产企业基本实现了生产与销售同步进行。
来源:蚌埠日报全媒体
记者:吴媛媛 贾铁成 何沛 陈春怡 陈瑶
编辑:司从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