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项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全面解读!个人专项扣除信息申报的注意了!
2021-10-16上一篇 : 会计头条;你知道吗?财务软件能一键群发工资条,还能自动生成工资表!|下一篇 : 财务真的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吗?
最近几天,新出台的个人所得税刷爆了朋友圈,毕竟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腰包。根据新个税法,明年1月1日开始,个人所得税将增加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赡养老人等六项专项附加扣除。每一项到底怎么扣?扣多久?扣多少?不知道的小伙伴们赶紧往下看看,算一算我们下个月工资又可以拿多少了。
主要内容
一、子女教育
纳税人的子女接受学前教育和全日制学历教育的相关支出,按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标准定额扣除。
父母可以选择由其中一方每月扣1000元,或者父母亲双方各扣500元。
二、继续教育
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包括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资格继续教育)发生的支出。采取凭学籍信息定额扣除方式,可以由本人或者父母扣除,每月扣除400元。
三、大病医疗
在一个纳税人一年内,由个人负担的医药费用支出超过1.5万元的部分,可以在每年8万元的限额内据实扣除,可以是本人、配偶或者父母任意一方扣除。
四、住房贷款利息
纳税人在本人或者配偶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利息支出。由夫妻双方选择其中一方扣除,年度内不得调整。夫妻双方婚前分别购买住房的,婚后可以选择其中一套住房,由购买方扣除1000元,或者由夫妻双方对各自住房分别扣除500元。
五、住房租金
纳税人在主要城市没有自有住房而发生的住房租金支出,如果夫妻双方主要工作城市相同的,只能由一方扣除。根据每个城市不同,每月扣除的费用也不同。
扣除1500元:直辖市、省会(首府)城市、计划单列市及国务院确(2)定的其他城市。
扣除1100元:市辖区户籍人口大于100万人的城市。
扣除800元:市辖区户籍人口少于100万人的城市。
以上扣除的方式都是由签订租赁合同的承租人扣除的。
六、赡养老人
纳税人赡养60岁以上父母的支出,当祖父母或外祖母的子女已经去世,纳税人赡养祖父母或外祖母的支出也可扣除。
独生子女每月扣除2000元;
非独生子女与其他兄弟姐妹分摊每月2000元的扣除额度,其中每人分摊的扣除额度不得超过1000元。
怎么计算?
我们比较关心的是,增加这六项个税专项附加之后,我们工资到底怎么计算了。计算公式是这样的:
看不懂公式没关系,举个例子你就知道怎么一回事了。
一对夫妻,有房贷,有孩子,赡养老人。
结论:2018年10月起征点提高后,夫妻两人每月可以少缴个人所得税共1185元;增加专项附加扣除后,每月可以再少缴460元。这样算下来一个月少缴1645元,一年少缴19740元。真的能为一个家庭节省不少钱呢
怎么申报?
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要想先享受权利,必须履行自己的义务。这么好的专项附加税,对于我们来说无疑是2019年最大的惊喜,很多人都在问这究竟怎么申报才能享受呢?
首次享受专项附加扣除,应当将相关信息提交给扣缴义务人(通常是给本人发薪资的单位)或者税务机关,扣缴义务人应及时将相关信息报送税务机关,纳税人对所提交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