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工商联与保山市工商联举办“财务管理”专题培训
2021-10-17上一篇 : 经营越来越难,中小微企业如何才有出路?|下一篇 : 营业执照在哪里办理
工商局工作人员指导小微企业业主办理营业执照
用名录系统建设扶持服务小微企业
核心提示
小微企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大众就业的主渠道、社会创新的重要源泉,在稳增长、调结构、促就业、保民生等方面作用重大。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小微企业总量达到62.1万户,占全省企业总量的94.37%;全省小微企业注册资本(金)达到3.4万亿元,占企业注册资本(金)总量的59.4%;50.7万户小微企业2015年度报告数据显示,从业人员数量达到475.5万人,户均9.37人,其中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分别为82万人、35.2万人。
着眼支持小微企业加快发展,在省政府领导下和有关部门支持下,省工商行政管理局2015年12月30日开通上线小微企业名录系统(辽宁),将其打造成扶持政策的“集装箱”、申请扶持的“导航仪”、政策实施的“公示台”、小微企业的“身份证”。
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李成军表示:“我们要通过这个平台,助推小微企业加快发展,推动解决我省扶持小微企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下好政策普及的“先手棋”
提高扶持政策的知晓度,是推动扶持小微企业政策落地的“先手棋”。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到哪里去找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是目前创业者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也是迫切需要政府推动解决的工作。针对扶持政策措施分散在相关政府部门的实际,省工商局在小微企业名录系统(辽宁)“扶持政策集中公示”板块中,分类、分地区集中公示了国家涉及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国务院文件、政府部门文件以及地方性政策,同时汇集了政府部门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要闻动态,把其打造成扶持小微企业政策的“集装箱”,将扶持政策措施通过“一个窗口”集中有序地推送到创业者面前,使其方便、快捷、全面地了解各级政府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各类政策措施,方便其“对号入座”、有针对性地查找自身需要的扶持政策信息,推动解决提高扶持小微企业政策知晓度的问题。
据介绍,目前,依托小微企业名录系统(辽宁)“扶持政策集中公示”板块,已发布各类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310部(件)。
打通政策落实的“关节点”
“不是我不明白,这政策太复杂”,许多小微企业业主在了解扶持政策时往往发出这样的感慨。
据省工商局介绍,提高扶持政策的对接度,是推动扶持小微企业政策落地的“关节点”。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这种情况:由于不知道到哪去办,一些扶持政策出台之后便被束之高阁;由于不熟悉办理流程,反复奔波或半途而废的情况时有发生。推动实现小微企业享受扶持政策的便利化,是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服务的应有之义。
针对小微企业被动申请办理政策的问题,省工商局在设计小微企业名录系统(辽宁)“申请扶持导航”板块中,按照财政资金、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进行分类提炼,按地区展示具体扶持政策事项、核心内容、申请条件、办理流程、提交材料、办理部门等,把其打造成小微企业申请享受扶持政策的“导航仪”,通过“一个窗口”集中有序地把办理导航推送到创业者面前,方便其“按图索骥”、提高办理申请扶持政策的效率,推动解决提高扶持政策对接度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依托小微企业名录系统(辽宁)“申请扶持导航”板块,已发布各类扶持政策事项导航224项。
牵住政策透明的“牛鼻子”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资金困难是当前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关键问题。各级政府部门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资金是否真正落实、实施是否公平,是广大小微企业非常关注的问题。
提高扶持政策的透明度,是推动扶持小微企业政策落地的“牛鼻子”。加大服务小微企业信息系统建设、运用大数据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是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要求。
针对扶持政策实施结果不透明的问题,省工商局在小微企业名录系统(辽宁)“企业享受扶持信息公示”板块中,归集共享政府部门信息,将有关部门已经实施的扶持政策结果信息,按照扶持事项统一归集到企业名下,并向社会公示,强化社会监督,把其打造成扶持小微企业政策实施的“公示台”,增强实施政策政府部门的工作紧迫感、责任感,助推扶持政策公平实施,推动解决提高扶持政策实施透明度的问题。
目前,依托小微企业名录系统(辽宁)“企业享受扶持信息公示”板块,已发布企业享受扶持政策结果信息3200余条。
打造政策生效的“助推器”
提高扶持政策的精准度,是推动扶持小微企业政策落地的“助推器”。“我是不是小微企业,是否在政府扶持对象范围内”,是困惑诸多小微企业的问题之一。“哪些企业算是小微企业,政府扶持资金如何预算”,同时也是困扰政府行业管理部门的难点问题。针对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小微企业认定问题,在小微企业名录系统(辽宁)“小微企业名录库”板块中,依据工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工商总局《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微企业名录建设有关工作的意见》(工商个字〔2015〕172号)有关标准,通过比对企业通过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辽宁)自主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报送年度报告中的相关信息,或本年度在工商机关登记的新设企业注册资本(出资额),由系统自动生成小微企业名录库,把其打造成小微企业的“身份证”。登录“小微企业名录库”板块,按企业名称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或工商注册号)搜索,便可知晓是否为小微企业。同时,工商部门通过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按行业向全省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及时推送各地区小微企业基本信息,供相关部门参考,推动解决提高扶持政策实施精准度的问题。
目前,小微企业名录系统(辽宁)“小微企业名录库”已纳入小微企业56.4万户。
访问以下网址,登录“小微企业名录系统(辽宁)”,可查询扶持政策集中公示、申请扶持导航、企业享受扶持信息公示、小微企业名录库等信息。
1.访问http://xwqy.lngs.gov.cn,登录小微企业名录系统(辽宁)。
2.访问http://www.lngs.gov.cn,登录辽宁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门户网站,点击“小微企业扶持”。
3.访问http://gsxt.lngs.gov.cn,登录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辽宁),点击“小微企业名录”。
4.访问http://gsxt.saic.gov.cn,登录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点击“小微企业扶持”,登录全国小微企业名录系统,点击“地方链接”—“辽宁”。
链接
全省小微企业基本情况
小微企业总量情况
截至2016年6月30日,我省实有小微企业总量62.1万户。
小微企业投资情况
投资属性上,小微企业中公有制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户数分别为5.1万户、55.6万户、1.4万户;注册资本(金)分别为4048.6亿元、26494.5亿元、3580.0亿元。
投资数额上,小微企业注册资本(金)为34123.1亿元,占企业注册资本(金)总量的59.40%。
小微企业行业分布情况
小微企业中,第一产业2.0万户、占比3.27%,第二产业15.1万户、占比24.36%,第三产业45.0万户、占比72.37%。
小微企业从业人员情况
50.7万户小微企业2015年度报告数据显示,小微企业从业人员数量为475.5万人,户均9.37人。
在吸纳从业人员群体结构上,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残疾人、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分别为82.0万人、2.2万人、2.3万人、35.2万人。
在吸纳从业人员产业结构上,第一产业8.4万人、第二产业242.7万人、第三产业224.4万人。
小微企业生存时间情况
全省小微企业中,成立时间在3年以下的24.9万户,3年至7年之间的16.8万户,7年以上的20.4万户,分别占小微企业总量的40.00%、27.08%、32.92%。
鞍山依托名录建设助推小微企业发展
2016年3月31日,《鞍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设全市小微企业名录促进小微企业加快发展的意见》(鞍政办发〔2016〕24号)出台,由此,鞍山市全面启动了小微企业名录建设工作,小微企业名录系统正在成为扶持鞍山小微企业发展的又一全新平台,在破解小微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有效解决了小微企业扶持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截至目前,已梳理各类扶持政策48个,建立扶持政策导航33个,享受小微企业政策的业户5.4万户。
在实际工作中,鞍山市通过“三个建立”打牢小微企业名录建设基础。建立了市县两级政府层面的组织领导机制、建立了各成员单位名录系统建设协作机制和名录系统信息归集三个主动工作模式。为了扩大小微企业名录建设影响,建立了“鞍山工商微企工作群”和“鞍山小微企业服务群”。依托门户网开辟“小微企业名录(鞍山)”网页,结合鞍山的实际设置栏目和链接,为鞍山小微企业了解名录内容提供便捷。另一个是利用鞍山市工商局微信公众号,依托鞍山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微信公众号开辟了“微企服务”网页,网页链接全省小微企业名录系统(鞍山板块),实现鞍山地方信息导航精准化。
为进一步提高小微企业“成活率”和生存质量,鞍山市工商局依据自身职能特点,依托小微企业名录探索开展一些特色服务。其中包括“跟踪服务”,对部分新设小微企业和个转企开展跟踪回访服务;“定制服务”,实行对症下药,精准帮扶,为其研究个性化解决方案,助推小微企业发展;“导航服务”,通过微信群、网络等多种媒介为小微企业提供数据信息导航、政策申请导航,悉心指导小微企业申请相关优惠政策,做到服务入微、真诚至心。
丹东“三个强化”突出小微企业名录建设实效
今年以来,按照省局的部署和要求,丹东市工商局积极推进小微企业名录系统建设,坚持“三个强化”,突出建设实效,努力把小微企业名录系统建成一个集中宣传、公示扶持政策及其实施信息的窗口和平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了小微企业蓬勃发展。
强化部门协作,保证系统如期上线运行。丹东市工商局积极推动政府层面成立了丹东市小微企业名录建设领导小组,将丹东市国税局、地税局、财政局、经信局、科技局等17个单位纳入成员单位,建立起部门信息互通互联机制。截至目前,丹东市小微企业名录系统已向社会发布丹东市有关扶持小微企业政策文件51件、发布市级有关部门提供的扶持政策导航51项、发布扶持政策实施信息1768条,已有25085户小微企业及56032户个体工商户纳入小微企业名录库。
强化舆论宣传,扩大社会知晓度和影响力。丹东市工商局利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大力宣传小微企业名录,扩大其社会知晓度和影响力,提高其应用覆盖面和使用率,真正发挥全省小微企业名录促进扶持政策实施、服务小微企业发展的功能作用。在媒体上开辟“小微企业名录系统建设专栏”,每月发表不少于2篇要闻动态。截至目前在各级媒体发布16篇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新闻报道。
强化系统运用,精准扶持小微企业。随着小微企业名录系统建设的不断完善,其发挥的作用也日益显现。小微企业名录系统的建立,为广大小微企业提供了一个了解、申请、查询相关政策的便捷通道。丹东市工商局通过大力宣传小微企业扶持政策和名录系统的功能和操作使用方法,引导企业和社会公众使用该系统,更好地促进相关扶持政策落实落地,实现精准扶持小微企业。
阜新五种手段宣传小微企业名录建设
阜新工商局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设全省小微企业名录促进小微企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及相关文件精神,将小微企业名录建设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加以推进。
为加快建设全市小微企业名录,由阜新市工商局牵头于3月8日成立了14个部门组成的“阜新市小微企业名录建设领导小组”。市工商局认真推进了地方扶持政策、申请导航集中公示及扶持政策实施信息的集中公示工作。主动协调有关部门,通过文件通知、电话沟通、会议培训等多种方式,推动集中公示工作。截至目前,阜新市公示扶持政策26件;公示申请扶持导航14件;公示企业享受扶持政策信息542条。
为了加强小微企业名录系统的舆论宣传,阜新市工商局及各县区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将《小微企业名录文件汇编及有关问题解答》分别已发放到市、县、乡(街道)等政府相关领导及相关部门及部分小微企业,向社会各界及企业宣传小微企业名录,让广大投资人对扶持政策、扶持对象、申请扶持导航等方面进行了解熟知。全市确定5月23日至27日为“小微企业名录系统宣传周”,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全方位宣传小微企业名录系统相关宣传活动,一是在市行政审批大厅、市工商局、县、区审批大厅利用电子屏进行了宣传;二是利用政府门户网站、市行政审批政务网等进行宣传;三是市工商局高新分局印制了《个体工商户升级和扶持小微发展政策导航》1000册进行宣传;四是全市共印刷宣传单3000份进行宣传;五是利用QQ群、微信群、微信朋友圈向社会各界朋友宣传,通过宣传扩大社会知晓度和影响力,推动提高了小微企业名录系统访问量。
链接
全省小微企业
发展的基本特点
小微企业总量比重高。全省企业总量中,小微企业数量近九五成。截至2016年上半年,全省小微企业总量占全省企业总量的94.37%。
私营企业是小微企业的主力军。全省小微企业总量中,私营企业户数和投资额分别近九成和八成。在投资属性上,小微私营企业55.6万户,占小微企业总量的89.52%;在投资数额上,小微私营企业注册资本(金)26494.5亿元,占小微企业注册资本(金)总量的77.65%。
第三产业成为小微企业的主战场。全省小微企业总量中,第三产业超七成。受资金能力和区域产业政策限制,小微企业主要选择资本规模要求较低且政策限制少的第三产业。第三产业小微企业为45.0万户,占小微企业总量的72.37%。其中,现代服务业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数量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分别为3.4万户、2.1万户,分别占小微企业总量的5.48%、3.34%,分别占第三产业小微企业数量的7.57%、4.62%。
小微企业成为高校毕业生和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重要渠道。小微企业创造就业的成本比大型企业低,解决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已成为小微企业的重要使命。相对而言,等量的资金投入,小微企业可以比企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小微企业年报数据显示,小微企业从业人员总量超企业从业人员总量半成,为475.5万人,户均9.37人。其中,高校毕业生和失业人员再就业数量占1/4,分别为82.0万人、35.2万人,分别占小微企业从业人员总量的17.25%、7.40%。
小微企业的活跃度较好。将年报率作为企业活跃度判断指标之一:有50.7万户小微企业报送了2015年度报告,年报率为88.13%。将有营业收入的企业数量占企业总量的比值,作为小微企业活跃度判断指标之一:小微企业年报数据显示,有26.9万户小微企业报送了营业收入数额,占已年报小微企业数量的5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