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智库 企业推动财务转型方面的几点思考 ——读《财务转型大趋势——基于财务共享与司库的认知》有感
2021-10-18上一篇 : 公司财务系统连续召开会议,看看会上都说了啥|下一篇 : 北京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知企网
关于北京市卫生健康行业
政府会计核算信息化设计几点思考
作者:北京市卫生健康行业经济管理领军人才第二组
为确保政府会计制度在北京市卫生健康系统平稳落地,既符合统一、规范的改革精神,又能满足行业精细化管理需要,建立健全我市卫生健康行业政府会计核算标准体系,准确和完整地反映政府资产负债以及政府运行成本等情况,提升卫生健康财经管理水平,确定我市卫生健康行业政府会计信息化建设基本思路为:政府主导、统一规范,力求精细化、自动化。
一、建设目标
1、实现政府会计业务处理相关功能,包括:一套账、双功能(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核算)、双基础(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双报告(财务报告和预算报告)。
2、建立统一、规范的政府会计核算标准信息体系。包括:会计科目、辅助核算、核算方法、报表体系等。满足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适度分离且相互衔接要求。包括:同一会计科目体系中分别设置财务会计核算体系和预算核算体系、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实行统一编号,上下或左右分别展示、 凭证处理采用“平行记账”、 本期盈余与预算结余差异记录与核销。
3、强调政府会计信息系统智能化和自动化。易于操作,应具备简洁、高效的特点,避免系统功能过于臃肿和复杂,将财务人员从日常繁杂的核算、对账、填制报表等业务中脱离出来,专注于财务数据分析,帮助管理者做出合理的决策,优化资源配置。
4、建成开放共享的信息交流平台。真实、准确、完整的记录每一笔具体的经济事项,还需要诸多信息系统支撑,如物流系统、工资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同时政府会计核算系统也为其他管理系统提供数据支持,如绩效管理系、成本系统等。
二、框架规划
我市卫生健康政府会计信息化设计是以政府会计制度下的会计核算模式为基础,满足“双功能、双基础、双报告”的要求,支持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之间的平行记账,并提供较为完备的报表生成功能。按照政府会计业务处理流程,设计出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
政府会计信息系统应包含基础设置、会计科目体系、辅助核算、规则设置、凭证处理、特殊业务、结账管理、账表管理等功能模块。在基础设置中包含了用户管理、权限设置、科目期初、格式设置、数据管理等功能。辅助核算设置中包含了项目与资金来源、功能科目、经济分类、科室、单位、经费类别以及单位为满足管理自行设置的辅助信息。账表管理模块中应分别产出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下的相关信息,账目包括总账、明细账、现金银行账及各类辅助核算账。报表包括国家法定的各类报表及日常核算常用的科目余额表、项目收支明细表、科目交叉表等,并提供自定义报表查询功能,满足单位个性化管理需要。除此之外,还应该具有资产折旧、工资凭证处理、预提摊销处理、时间差异处理、单位往来核销、差异分析等特殊业务处理模块。在当前的会计核算系统,一般还内置了现金银行模块,包括收付款单处理、生成凭证处理等。同时,为满足数据共享与交互的需要,还应该设计标准数据接口或数据采集平台,能够实现与单位资产管理系统、工资管理系统、物流管理系统、绩效管理系统、成本管理系统以及支出审批等系统数据交换,提升政府会计核算工作效率,支撑经济管理工作。
三、规则设计
规则设计包括会计科目体系规则、辅助核算规则、凭证处理规则、期末结转规则、特殊模块处理规则等。以下简要说明科目体系规则、辅助核算规则和凭证处理规则。
(一)会计科目体系规则
会计科目设置主要遵循3个方面原则:一是根据政府会计制度及国家有关衔接规定要求设置一级及相应明细科目(以下成为“一类科目”),系国家规定的会计科目和级次不得修改,二是根据主管部门需要,在“一类科目”下统一设置下级科目(以下称为“二类科目”)并为科目设置辅助核算类型,系统应支持规定的会计科目、级次、辅助核算类型不得修改;三是单位根据精细化核算需要增设以上两类科目的下级科目,自行增加辅助核算类型。
(二)辅助核算规则
在政府会计核算模式下,辅助核算可以为管理者提供更多有用的会计信息,通过设置辅助核算与会计科目相组合的方式,又能够达到精简账套的效果,极大提高财务人员工作效率。常用的有:功能科目、单位、项目和资金来源、经济分类、科室等辅助核算信息。其中:除科室类辅助核算外,其他类型辅助核算同时支持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
(三)凭证处理规则
政府会计制度下,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只发生财务会计事项;二是只发生预算会计事项;三是同时触发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事项。对于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在采用财务会计核算的同时应当进行预算会计核算,也就是说需要“平行记帐”。在进行信息化功能设计时,需要根据三种情况特点作出逻辑判断。
由于只有个别事项仅发生预算会计,大部分事项都会触发财务会计,因此以财务会计下的现金流量为基础,结合对方科目属性,判断是否需要“平行记帐”。如图所示:
如图所示,在填制凭证时,首先判断是否有现金流入流出,根据现金流量具体内容和对方科目判断是否需要平行记账。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无现金流入流出时,若对方科目为收入、费用类科目,说明无需同时生成预算会计凭证,但形成了时间差异,需要待日后发生现金流入流出时进行平行记账,比如:发生应收账款或预提费用。若对方科目非收入费用类科目,无需生成预算会计凭证,也未形成时间差异,无需进行平行记账。
二是有现金流入流出时,包括以下几种情况:若对方科目为非收入、费用类科目,且现金流量具体事项未纳入预算管理,无需生成预算会计凭证,如:收到应交财政款或退还履约保证金;若对方科目为非收入、费用类科目,但现金流量具体事项纳入预算管理,满足了生成预算会计凭证的条件,应该进行平行记账。由于财务会计未确认收入费用,形成了时间差异,需要待日后确认时进行平行记账。如:预收账款或预付账款;是若对方科目为收入、费用类科目,满足了同时进行平行记账的条件,应该生成预算凭证。
根据上述设计规则,通过对现金流量的具体内容和对方会计科目属性综合判断属于以上哪种情况,再通过科目对照、设置模版等方式自动化生成预算会计凭证,对于应该触发预算会计凭证,但形成了时间差异需要日后平行记账的,可以通过进一步设置规则,加以判断。以上方法仍然无法自动化解决全部平行记账问题,部分事项还需要手工处理或其他信息系统支撑。
1、现金流量标识
通过对现金流入流出的具体类型进行标识,实现符合条件自动或禁止触发预算会计。按照政府会计制度要求,将现金流量的类别内置在信息系统中,分别为:日常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内部现金流量。
2、科目对照
政府会计制度要求,对于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在采用财务会计核算的同时应当进行预算会计核算。根据财务会计科目和预算会计科目核算范围和用途,将预算会计收入支出类科目与财务会计收入费用类科目预置对照关系。在进行账务处理时,通过信息化处理方式自动生成财务会计凭证和预算会计凭证。
3、时间差异处理
时间差异处理主要是为了实现收入和预算收入、费用和预算支出确认时点不一致业务的平行记账。通过信息系统将业务初始发生时的财务凭证进行标记,后续确认预算会计凭证时,信息系统关联初始业务凭证,自动触发生成预算凭证。信息系统主要通过资产或负债科目对初始发生的财务凭证进行标记。
信息系统需要设置“时间差异处理”模块,将可能出现频率较高的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等往来科目及部分资产科目设置为时间差异处理科目。填制凭证时,启用时间差异处理的科目会弹出“是否预算”,财务人员需根据业务内容判断该笔业务是否会生成预算凭证。若选择“非预算”,则无任何操作可直接保存凭证;若选择“预算”,则启动“时间差异处理”窗口,录入时间差异处理相关信息,需在模块中录入预算凭证相关信息。
待实际收到或付出预算资金时,需通过时间差异处理模块核销凭证。核销凭证时,启用时间差异处理的科目同样弹出“是否预算”。若选择“非预算”,则无任何操作可直接保存凭证;若选择“预算”,则弹出“时间差异处理核销”窗口,选择时间差异处理相关信息,信息系统自动生成预算凭证。通过时间差异处理规则,信息系统将一笔业务的财务凭证和预算凭证跨时间关联起来,并通过标记科目的方式,便于查找和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确保核销差异的准确性。
4、凭证模版
对于不能根据科目对照及时间差异处理实现平行记账的,可选择”根据平行记账模板”功能生成预算凭证。凭证模版适用于无法通过科目对照和时间差异处理,且规则固定的特殊业务。凭证模版主要包括禁止平行记账规则和强制平行记账规则:平行记账禁止规则,是处理某些特殊业务虽有现金收支发生,但不应生成预算凭证的业务;强制平行记账规则,是处理某些特殊业务虽无现金收支,但应该生成预算凭证的业务。
5、手动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