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财务自由标准,看看你离自由还有多远?
2021-10-19上一篇 : 2021年,重创下的小微企业,靠什么破局?|下一篇 : 刚刚,由于会计太辛苦,税务总局又出10项政策,工作量大大减轻!
刚刚过去的2018年,或许是A股历史上爆雷最多的一年了。
通过对我们A股透视镜过去100多期节目的梳理,可以发现坏账、资不抵债和商誉减值成为了上市公司的三大杀手。
今天我们就一起了解一下他们对应的三个财务指标,应收账款,财务费用和商誉。
财务指标: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指的是公司确认了收入,但还没有收到现金的款项,经常被用来调节公司的利润。应收账款过高就会对公司的资金造成占用,给资金链造成压力,而且容易出现坏账风险。
但也不是说应收账款高就一定有问题,企业在快速扩张业务时,经常会出现应收账款猛增的情况。所以究竟有没有风险,一个要看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是不是太高,一个要看账龄在2年以上的应收款是不是太多。
一般来说账龄1年以内的应收款会按5%的比例计提坏账,1到2年按20%,2到3年按50%,3年以上按80%甚至100%计提。
接下来是财务费用,财务费用的来源包括债券利息、票据利息、汇兑损失,而最主要的来源是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产生的利息。
比如今年两度爆出债务违约的永泰能源(600157),三季度他营业收入有166亿,净利润却只有3100万,主要原因就是它的财务费用支出高达33亿。
对应到资产负债表上,他的短期借款高达130亿,长期借款高达163亿,应付债券高达126亿,这些有息负债加起来超过400亿。而他的货币资金只有40亿,付利息都很吃力,资金链紧张的局面显而易见。
财务指标:商誉减值
最后是商誉减值。上市公司收购其他公司的时候,除了要为厂房设备这些能清点出来的资产掏钱,还要为一块看不见的资产买单,那就是商誉。被收购的公司,如果拥有比同行更强的竞争力,预计未来业绩可以高速成长,就会产生商誉价值。
上市公司收购他们能获得的超额收益越高,产生商誉就越高。但如果收购以后这些公司的业绩达不到预期,没有产生超额收益,商誉就会减值。
比如1月23号上市公司远方信息(300306)公布了业绩预告,预计18年的业绩将亏损4.8亿左右,同比下降6亿。
原因呢就是远方信息(300306)收购的子公司维尔科技业绩大幅下降,远方信息(300306)为此计提了6亿的商誉减值。
商誉减值的风险难以评判,因为这些子公司在被上市公司收购时,肯定会极力包装自己,给人一种前景光明的感觉。所以出于谨慎,投资者对于商誉过高的公司还是一律规避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