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自由竟然分9个层级,你在哪一层级上?
2021-10-05上一篇 : 重要 新《上海市代理记账管理实施办法》出台,变化和亮点总结!|下一篇 : 永兴特钢:关于副总经理 财务负责人辞职的公告
近期,有媒体对中国高净值人群的数量、风险偏好、资产配置需求等方面进行了图解。根据图表显示,截止2016年,中国千万级高净值人群134万,比去年增加13万人;亿万级高净值人群8.9万,比去年增加1.1万人。人数增长的同时,高净值人群对自己的要求也在提高。千万级、亿万级,在普通人眼里,财富量已经很高了,也有人认为只要拥有了千万级别的财富就已实现了财务自由。然而在高净值人士眼里,自己和财务自由之间仍有距离。
据了解,财富级别不同的高净值人群,对财务自由门槛的设定也不同。千万级高净值人群将财务自由门槛设为1.6亿元,而亿万级高净值人群则将财务自由的门槛设为3.6亿。也就是说,越有钱的人对财务自由的门槛设定越高。虽然不同的人对财务自由的门槛有不同标准,但对普通人来说,自己离财务自由始终很远,就以1.6亿元来看,多少时间才能达到?如果想要不断缩短与财务自由间的距离,很多事就得从现在做起,比如投资理财。
怎么理解财富自由?
每个阶层的人都对财富自由有着自己的理解,大多数人的观点是,如果你可以不用依靠每天工作就能获得收入,支付日常生活开支,而且能生活的不错,那就算是实现了财富自由,一般来说这种收入来源于资产收益。我们可以给出一个公式:财富自由即“被动收入>日常支出”,所谓被动收入就是指资产收益。
我们可以简单想象一下一个实现财富自由的人一天的生活,这也是那些奋斗者们的“白日梦”:每天早起,看看昨晚全球股市和汇率行情,然后算算小账,检视一下自身的资产状况,不错,又有两千万入账。接着了解全球最新动态,找找哪里有投资的机会。拨几个电话,约朋友打打高尔夫,享用一顿高档西餐什么的,实在不爽就来一场环球旅行。
他们还可以小任性一把,比如给自己定下赚一个亿的“小目标”、给儿子五个亿的“零花钱”、在视频里高唱《一无所有》,或者说出“我对钱没有兴趣”、“我最后悔的事就是创立了我的公司”之类的话。
想要通过拿一份薪酬成为“榜爷”胡润定义中的财富自由人群是绝对不可能了。1.9亿元的体量与我们的薪资相比是个庞然大物,在“财富自由”这个栏目里,没有“打工”这个选项,社会分工决定了直接从事生产的人必须占大多数,因此绝大多数人是不可能实现这种意义上的财富自由的。
即使通过投资、创业甚至通过遗产继承获得了一笔可观的财富,想要实现从高收入、财产富有向财富自由的跨越,还是艰难的一道坎儿。胡润曾说,许多高净值人群估计,自己的财产如果能够达到1个亿或者9500万元就可以实现财富自由,但实际上他们往往会低估这个标准,因为在实现跨越的过程中,有许多支出是他实现财富自由之前难以预料的,比如慈善等等。这也就决定了为什么财富自由群体的数量如此稀有。
普通人离财富自由到底有多远?
然而普通的工薪阶层能否实现财富自由呢?好像可以。
举个例子,有的人在大城市完成了大学学业,接着回到老家三四线城市,在父母的帮助下买了一套房子,年收入不高,大约在六万左右,既没有抚养小孩、赡养父母的压力,也不用养车(小城市地方不大)、不用还房贷。虽然没有财产性收入,还得工作,但小城市生活节奏也比较慢,相信他可以过得很惬意。
如果你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从事管理层工作,成为一个典型的中产阶层,年收入大概在60万元左右。每月需要房贷,需要养车,或者你已经成家,需要抚养子女,同时社会竞争的激烈让你感到焦虑,于是你又去报了“总裁培训班”,每天被生活追着跑,自然会有一种“心为形役”的感觉。
比较上来看,好像收入少的人反而更能实现财富自由(尽管不是资产性收入),但仔细琢磨就会发现这种自由毕竟是短暂的:那个生活在小城市的年轻人,早晚还是要结婚生子,要抚养小孩、赡养父母,可能因为小孩上学还得换房子、买车,而受大城市辐射效应的影响,三四线城市房价也会上涨,如果依旧拿着一份微薄的工资,到最后还是会被生活追着跑。
实现财富自由的群体注定是少数,低收入群体需要面对高昂的生活成本,通向财富自由之路又到处是陷阱,有志之士到底该如何才能迈向这个顶峰呢?
实际上,没有人能够想着成功是什么模样,然后才去实现成功。很多人也曾问过胡润,如何才能实现财富自由,“榜爷”就回答说,他曾见到很多超级财富的创造者,如果一个人创业纯粹是为了赚钱,那就很难做成功。但如果他们认为自己有很强的使命感,认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极其富有价值和意义的,这样的人反而更可能走向财富自由。
庄子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在实现财富自由的道路上,没有捷径可走,专注于自己的事业,并坚持不懈的做下去,总有一天实至名归,我们会踏上成功的峰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