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生产企业委托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代办出口退税的那些事儿
2021-10-07上一篇 : 太原市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工作指南发布|下一篇 : 财务数字敏感性的培养:为什么你的财务分析深入不了?
11月9日开始,税务系统升级完成,开始划扣社保费用,因为是第一次扣缴,小伙伴遇到了各种问题,今天小编为大家梳理如下:
主要关键点:
1、扣费频率依然是次月缴纳上月社保费用
2、因本月系统切换,所以,征缴期为9日至25日,需要在25日前完成缴费
3、原社保柜台的财务窗口,已经不能再进行刷卡缴费了,都是到税务窗口去缴费。
当然,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在这第一个月,小伙伴们遇到了各种问题,比如:
有的单位分三笔扣,有的单位一笔扣!
扣的单位还算万幸,有的单位就是不扣费!
前期缓缴的单位,怎么也提交不了补缴申请!
单位的会计各种不明白,代理记账的会计各种朋友圈贴图,老板手机的各种推送,都需要HR们一一解答!
…………
面对各种问题,请听小编详细讲解:
想理解税务的社保收费方式,就需要先弄清社保划归税务前,都有哪些缴费方式,主要分三种:
1、银行缴费。大部分单位都是同社保签署了《北京市社会保险费银行缴费协议》,俗称银行缴费,一般都是次月会一笔划扣社保费用,而且,银行缴费会在月底前,多次发起扣款申请,可能月初账户金额不足,只要月底前,账户金额充足,就能一起划扣。
2、社保缴费。仅仅有小部分单位,还在通过签署的《同城托收协议》,俗称社保缴费,在缴纳社保费用。同城托收,一般一个月只会发起,一次扣款,如果当日银行余额不足,就会扣款失败,只能通过柜台缴费弥补了。
3、社保柜台缴费。很少很少的单位,社保费缴费,都在次月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去社保柜台的财务窗口,去划银联卡缴费这种单位真的很稀有。
这次社保费用扣缴划归税务征收,系统是由税务集团开发的,就是自然人税务管理系统客户端的开发商,也是金税三期的重要供应商之一,本来预想的是方式1缴费的单位,平移到税务系统来,只不过原来的收款单位由社保基金变更为国库,而方式2、3的单位,自己通过社保费管理客户端申报缴费。
但是,在这周运行效果看,出现了偏差,有些单位可以平移,按期扣缴,但有些单位,却平移不成功,不能扣缴,技术人员,也在排查原因,但尚未找到症结所在。
了解了来龙去脉,我们可以继续分析下小伙伴们的问题了。
原方式1缴费,正常扣缴的单位,恭喜了,不需要做其他操作,下月也是可以正常扣缴的。
扣缴时大部分单位分三笔扣缴,养老、失业、医疗含生育,短信提示显示为代理国库税收收缴,咱HR可以跟财务核对下金额就可以了。正常来说,到2021年2月扣缴2021年1月社保费时,会分四笔,多加一个工伤费用,疫情期间减免政策停止了嘛。
也有一些单位是一笔扣款,这就需要HR核定下金额了,有些地方性银行,比如北京银行、宁波银行在扣款时,就是一笔扣款,金额为社保费用合计数,当然,还可能您单位目前属于缓缴,所以,只扣了医疗费用。
方式1扣缴不成功的单位,方式2、3的单位,就需要去下载并安装社保费管理客户端,进行申报了。
社保大厅的税务窗口都有发放操作手册,如果您想要电子版,可以给小编留言,小编分析给您。
那么最重要的问题来了,这个客户端,如何登陆呢?这也是本次改革槽点比较多的地方。
用户名是单位统一信用代码,密码是啥????
这是官方解释,那这个单位编号是神马?
原来,这次社保划归税务征收,给每个单位都生成了两个单位编号,一个是社保的,一个是医疗的,像这样:
但如何查询呢?经过小编亲身实践,吐血为大家分享:
1、打12366目前是查询不到的,热线说他们没有这个系统
2、找税务专管员,一部分年轻专管员会热情查询,另外一部分专管员同志会告知没有权限,不负责这个事情
划重点,最靠谱的方式是到各个区社保中心的,税务窗口。一般报统一信用代码就可以查询到,严格点的带着,营业执照复印件盖个公章,也能查询到。
据说,电子税务局似乎可以查询到了,当尚未得到验证。
有了单位编号,大家就可以通过社保缴费客户端,特殊缴费申报,然后缴款模块进行缴款就可以了。
缴款时,可以选择通过三方协议,这里的三方协议,指企业缴税跟税务签署的税库银三方协议,或者通过银行缴费方式,打印银行缴费凭证,再到银行柜台或网银缴费。
还有部分企业,之前有申请缓缴社保费用,但本月通过社保网上申报平台,按月补缴社保时,却只能查询到金额,但提交时,总是显示:服务器繁忙,稍后再试。
因为系统调整,这个服务器可能总是繁忙,这个提示,咱平时操作社保见到时,一点也不觉得陌生。
这种情况,不要再等着服务器不忙时了,不论早晚,结果都一样。
建议各位小伙伴,拿着执照,去社保中心,在登记窗口让社保中心柜台人员,操作下,出具北京市社会保险费补缴汇总表(表五),以前呢,可以直接到社保财务柜台刷卡,现在呢,可以到社保那边的税务柜台,在机器上去缴费,或者,回到单位,通过社保缴费客户端,申报缴费也是一样的。
根据小伙伴反馈,以及税务答复看,原银行缴费不能自动划扣的情况,很可能跟单位签署的税库银三方,签署时,批扣标志选了“所有非批扣”有关。
HR小伙伴可能觉得比较陌生,财务的同学应该比较熟悉,需要到电子税务局里边去查询。
如果单位三方协议,是所有非批扣标志的,那就需要重新签署三方协议了。
制度信息报告,去重新签署三方就可以了。
当然,这些操作性的问题,解释的基本差不多了,下面肯定有小伙伴会问:
到底查不查基数呢?
小心思一定是,工资社保基数不一致呗。
还是那句老话,想节省成本,不一致,就必须负担风险。
但是,有些基本概念还是要厘清的,社保基数,体现的是新用工第一个月的工资,老员工上年的平均工资,个税体现的是员工所属期的工资收入情况,两者有逻辑关系,但也不可能在物理时上,要求必须相等。
个税申报的明细都在系统中,社保划归税务,理论上单位的收入明细都已经在税务局的系统中了,但按目前的经济情况,税务局刚刚接手社保的管理挑战,国家层面不清缴欠账的历次吹风看,暂时还有空间,但未来呢?
马上有小伙伴想到了,灵活用工啊,外包啊,现金啊等等,只能说躲过了社保风险,又带来了新风险,只是个权衡的问题。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