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招聘标准,看看你符合条件吗?
2021-10-07上一篇 : 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自然人分别缴纳多少税费?|下一篇 : 什么都没有,怎么就要记账报税?不报后果真那么严重?
今天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在国内可谓是风光无限,在所有学财会专业的同学心中有着崇高的地位。虽然国内目前一些大型的事务所实力也不弱,但我相信有能力的同学还是会首选四大。
01 那么四大相比国内的事务所,具体有哪些优势呢?
1.“四大”公司层面有着整体高效的协作网络,可以承接如工农中建交这样体量的巨无霸的企业,目前内资事务所地区各自为政的情况还比较严重,挂一个牌子可能管理并不统一。
2.“四大”的全球性品牌与网络资源,是目前内资所难望其项背的。跨国公司的审计,大陆企业赴港IPO、赴美IPO、跨境并购的审计工作,目前国内只有“四大”可以承接,国际上目前也只认“四大”的牌子;
3.相当长时间积累的“逼格”以及培训、管理体制,短期内内资所很难追上。“四大”在中国的办公室,都设在当地最好地段的高大上的写字楼中,专业的培训方式,这可能是吸引应届生的主要因素之一吧。
02 四大是如何在中国发家致富的呢?
中国大陆从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因为计划经济体制不允许现代公司制企业的发展,所以也就根本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会计”,更不要说“财务”职能的部门或岗位。从1978年到1992年之间,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处于萌芽及探索阶段,真正开始快速起飞,应该始于1992年之后,原来政企不分的公有制企业、集体制企业改革,是走向市场经济过程中的第一步。因此这样的大量企业,急需向现代公司制企业转变,进行改制。
国家百废待兴,但没有“会计”,更没有懂“财务管理”的人(改革开放之前国内大学的商科专业基本上也被取消了),当然不会有资本市场体系下的会计师事务所这样的机构。为了和世界接轨,发展市场经济,这个时候进入国内的“五大”会计师事务所(安达信、德勤、安永、普华永道以及毕马威,其中安达信为五大之首)一方面占有了天时地利,五家会计师事务所寡头垄断了中国几乎所有企业年度审计、上市、重组的业务;另一方面事实上为社会培育了大量的企业会计、财务管理的人材。
可以说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到本世纪头十年这20年间,是“五大”会计师事务所发展的黄金20年(后来为“四大”,安达信因为安然事件解体,基本上大中华区的业务被普华永道接盘,因此之后的四大审计业务的格局一直是以普华永道为首)。这个期间,特别是前10年左右,大量的国企、央企股份制改革,拆分,上市,“四大”通过审计业务、审计咨询业务,IPO业务赚的盆满钵满。
而对于在四大工作的员工来说,远远超出当时平均工资水平的薪资/加班费/差补等,留在四大升职或是跳出去做财务经理甚至Controller,CFO都是非常有前途的选择。“四大”内因为业务急速扩张以及本土化的需求,员工从junior升级到合伙人的通道相对其他企业,简直是异常畅通的;“四大”之外的其他企业因为极其缺乏会计、财务管理人才,因此对“四大”跳槽出来的人也是青睐有加。这也是整个审计行业最辉煌的时候。
03 内资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起源
但是有一定经济学基础的同学肯定明白,超额利润只可能短期存在,因为大量竞争对手的出现,最终要向市场均衡状态回归。这20年,也是中国本身市场经济体系快速发展的20年。大量本土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出现以及发展,挤压了四大生存的空间。从审计工作的宏观视角来看,这份工作事实上是人力密集型流水线行业,工作本身不需要颠覆性的创新,按照一定的流程走就可以。正因为如此,这个行业的模仿成本很低。前“四大”人员的跳槽,内资会计师事务所发展的也很快,现在瑞华、立信、天健这样的大内资所,无论是组织还是客户资源,已经是不容小觑了。但是尽管如此,四大通过近几十年在国内的发展和铺垫,相比较国内的内资事务所,还是有着上文提到的优势,并且这些优势短期内无法被超越。
现如今,随着“四大”员工本身收入水平随着超额利润的消失,已经变得不是非常抢眼,数十年来,在各行各业的平均薪资水平普遍上涨的时代,“四大”的薪酬却涨幅有限,但这也是市场的正常表现而已。虽然没有以前那么抢眼,但是四大完善的员工培训制度,透明的晋升通道,行业内强有力的竞争力等,都是求职者首选他们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