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A机器人为何会在财务共享领域刮起旋风?
2021-10-11上一篇 : 上海龙头 集团 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变更公司注册地址及修订《公司章程》的公告|下一篇 : 资本市场 供应链金融:从产业中来,到金融中去
摘要: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技术在释放人力资源,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财务管理风险方面卓有成效。
本文重点探讨RPA技术在通信行业的财务领域实践,将RPA技术创新性的应用于通信企业的数据填报、报表编制、数据稽核、银企对账等核心财务业务场景,提升工作效能,解放人工,关注RPA落地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的价值提升。
关键词: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财务管理;通信
引言
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AI、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在财务领域的应用,财务领域正由信息化向数字化转变。以德勤、安永为代表的国际咨询公司,相继推出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解决方案。
RPA在赋能财务人员,提升企业财务运营效能,降低财务管理风险都卓有成效。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的研究报告表明:55%的北美企业正借助于RPA实现流程自动化。而RPA在国内财务领域的运用方兴未艾,市场前景广阔。
通信行业由于行业特殊性,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而 日常大量重复的财务核算工作,造成用工成本高。人工处理导致的数据差错,也增加了财务管理风险。
如何落实企业降本增效目标,提升企业财务管理质量,对通信行业的财务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挑战。
通过引入RPA技术,用机器人替代人工完成高重复性、低价值的财务工作,能够释放人力资源,优化财务管理流程。
01.RPA的基本介绍
1.1 RPA概念
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oboticProcess Automation,RPA)是一种程序软件。它基于预先配置的自动执行脚本完成一系列需要人工处理的流程,从而实现业务处理的自动化。
借助于RPA能够将员工从重复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以RPA的虚拟劳动力完成标准、重复、大批量的业务流程性工作。
RPA作为一种流程自动化软件工具,凭借其缩减人工成本、改善客户服务、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的优势,广受市场青睐,并被业界认为是未来三到五年内最具颠覆性的技术。
目前RPA已经广泛应用于金融、银行、财务、医疗、制造、客服等领域,RPA应用于金融领域被称之为金融机器人;应用于财务领域被称之为财务机器人,“X+机器人”已经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趋势之一。
1.2 RPA特点简介
RPA是通过模拟用户流程处理动作,实现业务流程自动化处理。RPA机器人要求所执行的业务流程,必须要有明确的业务流程规则。
通过将明确而固定的规则配置成预设的执行脚本,重复人的业务操作过程。如报表数据录入、系统数据稽核、发票验证、供应商审核等场景,均可通过配置RPA完成这类重复性、低价值的工作。
RPA虽然是一款轻量级的软件工具,但其亦满足企业应用软件高安全防护要求。RPA在运行过程中不需要传输或存储任何业务数据,运行时仅在当前用户的规定流程中执行操作。
RPA软件支持离线运行,最大限度保证用户数据的使用安全。RPA处理结果支持完整的审计跟踪和数据不可否认机制,所有数据都经过存储、加密并在传输过程中受到保护。
RPA软件支持多种部署方案,用户个人电脑上进行单机版部署、公司服务器高性能部署、云端部署。支持灾备和双活。
采用的是分布式计算的设计,上述所有的部署方式,均支持通过增加计算能力实现线性的扩展,从而满足大量用户并发。
如上图高可用性方式的部署示意图中,大量用户并发可通过增加机器人的数量、调节或者增配负载均衡、通过增配服务管理端的集群节点、调优数据库性能一种或几种方式的组合实现线性扩展。
可轻松实现1000台以上机器人的配置,为运营人员总数在10000人以上的机构提供机器人自动化服务。
02.RPA应用场景
2.2.1 财务数据填报机器人
某集团分公司日常业务收入数据,除了需要在本公司的财务系统录入外,还需要向总公司的统一的财务集成系统中重复录入。
将RPA引入到财务数据录入场景,实现机器人自动从本公司财务系统中下下载数据,再登录集团统一财务集成系统,填报财务数据,实现财务数据重复录入机器人自动化。
对比人工处理,该分公司每月填报约400笔,在业务处理量不变的情况下,每月业务处理时长从48小时下降为4小时,节省6个人天/月,业务自动化水平100%,效率提高了5倍,投资回收期0.6年。
2.2.2 财务报表编制机器人
某公司的财务中心需要根据各分(子)公司的经营状况,制作经营业务分析报表,用以分析各分公司的经营收入、毛利率、现金流、运营商发展状况等。
由于计算口径不定期会变更,难以将该系列报表固化在财务分析系统。 将RPA引入到财务报表分析场景,实现财务数据自动下载、数据自动加工、数据报表自动编制。
对比人工处理,各分公司每月需要处理约120张财务报表,在业务处理量不变的情况下,每月处理时长从40小时下降为3.5小时,节省5个人天/月,业务自动化水平90%,效率提高了6倍,投资回收期0.7年。
2.2.3 财务数据稽核机器人
某公司财务部稽核组需要对各分(子)公司提起的差旅费、渠道费进行数据稽核与会计制证。各分公司报销的制度与标准各不相同,导致各类费用的数据稽核规则亦不相同。这大大增加了财务稽核人员的工作量。
由于稽核的业务量巨大,导致财务稽核人员经常加班工作,而高强度的工作也容易导致数据差错,影响财务稽核质量。
将RPA引入到财务数据稽核场景,实现对于费用的基本信息与详细信息进行稽核。同时借助于智能OCR模块,自动将扫描仪中的增值税发票以及其他发票进行分类管理,校验票据真伪。提取票据信息,将纸质票据信息的数字化。
对比人工处理,各分公司每月需要处理约2400笔数据稽核申请,在业务处理量不变的情况下,每月处理时长从800小时下降为50小时,节省100个人天/月,业务自动化水平85%,效率提高了16倍,投资回收期0.2年。
2.2.4 银企对账机器人
某公司由于经营业务范围广、涉及的客户众多。日常发生大量的各类客户资金的进出,相应的产生不少银企对账工作。公司的部分分(子)公司依旧通过人工完成银企对账工作。 在银企对账过程中,人工处理耗时长,员工的工作效率低,数据出错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将RPA引入到银企对账场景,自动从银行下载企业对账单与企业财务明细,基于预设的企业财务核销要素规则,对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流水与企业对账单流水进行一一核销,自动生成核销数据结果统计表。
财务人员参照核销数据结果统计表快速编制银行余额调节表,提高银企对账效率,也减少以往人工差错导致的二次稽核投入。
对比人工处理,各分公司每月需要处理约40笔银企对账,在业务处理量不变的情况下,每月处理时长从40小时下降为6小时,节省5个人天/月,业务自动化水平97%,效率提高了8倍,投资回收期0.9年。
03.RPA的应用成效
3.1RPA不影响原有IT架构
RPA产品具有非侵入性的特点。RPA是以外挂的形式部署在业务系统中,不需要与相关的业务系统开发接口,就能够实现多业务系统的集成。
RPA部署不需要开通任何平台的任何访问权限,也不需要承载或处理任何客户端的数据。 借助于RPA,能够在不改变现有IT架构的情况下,模拟人工操作数据查看、上传、下载等动作,实现系统间数据互联,提升企业业务融合水平。
3.2 RPA具备高效稳定的工作能力
RPA一旦完成部署,就能够在既定的规则范围内,模拟人工进行日常业务处理。
RPA可以视作数字员工,相比于生物员工,它不会出现疲劳、不会出现数据执行差错。在业务处理效率方面也高出人工十几倍、甚至几十倍。能够低成本高效率的完成各项作业,实现全天候7X24小时不间断稳定工作。
3.3 RPA重构企业人财物资源
通过引入RPA处理企业耗费时间长、重复度高、低价值的财务工作,能够将一线财务人员从原来的大量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投入到更加有价值的财务分析与管理工作。
大量的人力资源得到释放,物资资源得到整合,实现企业人财物资源的重构。RPA的引入促进企业内部业务流程再造,提高业务流转效率,促进业务管理的数据质量。
04.总结
借助于数字员工,财务人员得以从重复性、低价值的财务工作中解放出来,转而做数据分析、财务规划等高价值的工作。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也随之提高,财务数据准确度得以提升。
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财务管理者需要深挖RPA在财务领域的应用场景,更应该探讨如何将RPA、AI、大数据等技术融合,赋能员工数字化能力,助力财务管理由数字化向智慧化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