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计实务 第一章 总论 一
2021-10-13上一篇 : 办营业执照无从下手,看这一篇就够了!|下一篇 : 中级会计实务 第十八章 政府会计 三
学习指导
人类的实践活动都有一定目标,财务工作也不例外。因此,本章开篇讲述了我国会计基本准 则规定的财务报告目标。在此基础上,需要明确为达成这个目标所应满足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其次,会计工作必须以一定的假设(会计基本假设)为前提,否则就无法开展财务工作。
财务工作实际开展时,要认定会计主体,准确判断主体状态,清楚划分会计期间,恰当选择计量属性,正确运用确认基础。
本章多为理论性知识,难度不大,但考试时往往与后续章节内容相结合,因此大家做题,在
遇到后续章节的知识时,可以暂不纠结。
第 二节 现金管理
第二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建立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体系,规定了在企业财务报告 中提供的会计信息需要满足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1.2.1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 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
1. 可靠性
(1)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 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2)例子:已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且必须取得原始凭证,经有关各方签字审核后才能入账。
2. 相关性
(1)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 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预测。(反馈+预测)
(2)例子:
①财务报表列报时区分收入和利得、费用和损失、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和非流 动负债;
②会计处理时适度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以提高会计信息的预测价值,进而提升会计信息 的相关性。
3. 可理解性
(1)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2)例子:对于某些复杂的信息,如其与使用者的经济决策相关,企业就应当在财务报告中 予以充分披露。
4. 可比性
(1)要求:
纵向可比: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同企不同期,要一致)横向可比:不同企业同一期间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
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同期不同企,要统一)
(2)例子:
①同一企业同类固定资产应采用同样的折旧方法;
②会计准则要求不同企业使用的会计一级科目基本一致,以保证不同企业之间可比。
5. 实质重于形式
(1)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而不仅仅以 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2)例子:
①通常情况下,售后回购、售后回租等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的,不确认收入;
②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确定;
③关联方关系的判断;
④企业发行金融工具,应当按照金融工具的合同条款及其所反映的经济实质而非法律形式, 结合金融资产和权益工具的定义,在初始确认时将该金融工具或其组成部分分类为金融资产、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
⑤商品已经售出,但企业为确保到期收回货款而暂时保留商品的法定所有权时,该权利通常 不会对客户取得该商品的控制权构成障碍,在满足收入确认的其他条件时,企业确认相应的收入。
6. 重要性
(1)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 有重要交易或事项。
(2)说明:在实务中,如果某会计信息的省略或错报会影响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据此 作出决策的,该信息就具有重要性。重要性的应用需要依赖职业判断,企业应当根据其所处环境和实际情况,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加以判断。
(3)例子:
①季度财务报告和年度报告相比,只需披露重要内容,不要求面面俱到;
②单项金额不大的金融资产,可以合并为一个资产组进行减值测试;
③购买办公用品的小额支出,直接计入当期管理费用;
④资产负债表日后期间发现的以前年度非重大会计差错,直接调整发现当期的相关项目。
7. 谨慎性
(1)要求: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 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
(2)例子:
①对可能发生的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减值准备;
②存货的期末计量,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
③为了减少技术更新带来的无形损耗,企业对高新技术型设备采取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
8. 及时性
(1)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 或延后。
(2)例子:
①在经济业务发生后,相关人员应及时收集整理各种原始单据或凭证;
②财务人员应及时处理会计信息,对经济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或者计量,并编制财务报告;
③企业应在国家规定的有关时限内,将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及时传递给财务报告使用者,便 于其及时使用和决策。
第 二节 现金管理
第三节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将会计要素按照其性质,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费用和利润六类,同时,对有关要素建立了相应的确认和计量原则,规定了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的金额的确定基础。
1.3.1
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根据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所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和基本分类。会计要素按照其性质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要素侧重于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和利润要素侧重于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一)资产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1. 定义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2. 资产的特征(3 个)
(1)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
(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3. 资产的确认条件
(1)符合资产的定义;
(2)同时满足以下 2 个条件:
①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②该资源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二)负债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
1. 定义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2. 负债的特征(3 个)
(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2)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3. 负债的确认条件
(1)符合负债的定义;
(2)同时满足以下 2 个条件:
①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②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微博:@会计帮官微
App:会计帮App
图文:牛逼豆
资料来源:会计帮App
责编:七月
会计帮团队出品∣原创精品∣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