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澍:在服务实体和深化改革中防控好金融风险

2021-10-23上一篇 : |下一篇 :

作者|谷澍「中国工商银行行长」

文章|《中国金融》2017年第18期

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指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我国银行业资产总额在整个金融业中占比较高,国有控股大型银行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身在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中的重要性,发挥好“压舱石”和“稳定器”的作用,切实担负起防范系统性风险的首要责任,准确研判形势,全面综合施策,守好安全防线和风险底线,为经济金融的持续健康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不断深化对风险的认识,主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当前,受国际国内多种因素影响,金融发展和银行经营面临诸多风险挑战。金融风险易叠加经济周期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具有隐蔽性、复杂性、突发性、传染性、危害性强的特征。面对当前复杂的金融风险防控形势,国有控股大型银行必须坚持两点论、两分法,既要保持定力和信心,充分认识我们有强大的制度优势和足够智慧能力战胜风险挑战,又要具有忧患意识、增强紧迫性,按照“不忽视一个风险、不放过一个隐患”的要求,积极消除“黑天鹅”与“灰犀牛”事件发生的诱因,坚决守住风险控制底线。

强化合规发展理念和文化,做到对各类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全面增强风险管控的前瞻性和主动性,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风险控制,强化风险源头控制,强化防火墙和应急处置机制建设,强化责任落实和问责追究。积极培育良好的合规文化,不断创新合规文化建设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将合规文化融入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端正经营发展理念,引导正确的经营行为,严格落实机构员工的合规责任和任务,为银行防控风险、稳健经营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承担起主体责任,全面管控表内外各类风险。作为大行,需要我们以担当的态度和专业的能力,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同时关注表内表外的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表内核心是管好信贷风险,把控好新增入口、存量管控、不良处置“三道闸口”,不断深化信贷体制机制改革,把“深水区”的信贷管理做优做强做实,保持资产质量总体稳定且逐步向好。表外重点是针对跨境、跨界、跨市场的新型风险,勾画出清晰的风险图谱,立足于及早发现,着眼于精准处置,强化风险源头控制和闭环管理,切实守好安全防线和风险底线。

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巩固完善金融安全防线。按照监管要求,把握好业务创新与转型发展的边界,坚持“简单、透明、可控”的核心原则,规范发展资管、同业、票据等业务。严格规范合作准入和限额管理,严控杠杆比率和嵌套投资,简化产品结构和交易链条,实现穿透管理和信息透明,确保实质性风险可控,坚决杜绝监管套利、资金空转和脱实向虚。坚持审慎稳健的流动性管理策略,严控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风险。加强关键时点、重点业务的流动性监测,确保流动性运行平稳有序,积极发挥大行市场“稳定器”和风险“减压阀”的作用。

突出加强案件风险防控,增强案防工作的主动性。持续对银行案件保持高压态势,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案件专项治理。落实案防工作责任制,加强对重点业务领域、重点部位和人员的风险排查,加强员工行为管理,全面排查员工异常行为和账户异常交易,及时堵塞漏洞。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加强从业人员的廉洁合规教育及行为管理与监控。对违规违法问题加大处置力度,落实对案件和风险事件的责任追究和整改落实,严控恶性案件和风险事件的发生。

把为实体经济服务作为防范风险的根本举措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我国经济是靠实体经济起家的,也要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脱实向虚”、偏离实体经济发展方向的金融发展,必然产生金融风险或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就是最好的现实例证。唯有回归本源,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金融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经济与金融良性循环、共生共荣,才能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好金融风险。

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服务实体经济存量重组、增量优化、动能转换中防范金融风险。进一步完善信贷增量与存量并轨管理机制,规范创新与多层次市场发展相衔接的多元投融资体系,有效增加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投放。依托投贷联动等创新手段,大力发展科技金融,促进创新驱动发展和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积极发展绿色金融,推行全流程“绿色信贷一票否决制”,支持低碳生产和绿色发展。

服务实体经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中防范金融风险。在去产能领域,认真执行“有扶有控”的差别化信贷政策,落实名单制管理,积极做好“僵尸企业”风险处置工作,加快产能过剩行业贷款的风险化解。在去库存领域,严格执行中央及地方政府房地产调控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完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抓好区域结构、客户结构和品种结构调整。在去杠杆方面,抓好兼并重组和债转股需求项目落地,推动市场化债转股业务健康发展,努力在帮助企业降杠杆、渡难关过程中,实现价值创造,化解金融风险。

服务实体经济“降成本”中防范金融风险。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积极可行的技术和服务创新,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解决融资贵问题。一是运用新技术手段,在成本可算、风险可控的基础上开发适合于社会融资方式转变需求的创新性产品和服务。二是通过加强和深化金融服务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发挥大数据聚合效应,推动商品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三流合一”,降低信息采集成本。三是运用信息科技改造银行业务处理系统和管理系统,以大数据分析和智能化操作代替手工作业,降低业务运营成本。四是通过加强管理控制成本,优化管理流程,控制银行运营成本,节约客户交易成本,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和风险控制能力。

服务实体经济“补短板”中防范金融风险。主动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形势,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精准发力,全面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水平。以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抓手,做实做活普惠金融,统筹推进小微、“三农”、精准扶贫、“双创”等金融服务

2017年上半年,工商银行继续加大对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项目贷款累放6707亿元,同比多投放1833亿元。组建了普惠金融事业部,稳步推进小微中心建设和产品体系优化,小微贷款同比增加1572亿元,增幅8%,全面完成“三个不低于”要求,金融精准扶贫贷款增长9.6%。牵头推动建立了“一带一路”银行间常态化合作机制,积极支持“走出去”项目,上半年支持71个,承贷金额153亿美元。多措并举帮助企业降杠杆,企业债务重组和市场化债转股签约金额均在2000亿元左右,为实体经济提供了多渠道、低成本的源头活水。同时,工商银行进一步完善资产质量管理,在服务实体经济提质增效的基础上实现了对金融风险的有效控制。

在深化金融改革中防控金融风险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金融风险的有效防控不是“守”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国有控股大型银行要主动适应金融环境变革带来的变化,坚持在改革中强化风险控制基础,在公司治理、发展战略、业务模式、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多方面积极变革创新,真正在改革中练好内功、强健筋骨,筑牢风险防控的堤坝。

强化治理机制建设,完善风险管理框架。一是优化内部控制环境。持续完善“三会一层”现代公司治理机制,确保“三会一层”运作机制和重大事项集体决策机制有效运行。建立适应内外部风险新形势的内部控制体系和风险管理总体框架。及时健全完善规章制度和业务操作流程,设置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以及业务发展与内控风险考核指标。二是提升风险识别和评估能力。积极落实系统重要性银行等监管要求,健全集团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优化风险计量体系,持续推进实施资本管理高级方法。健全集团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管理体系,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工作,强化集团风险并表管理,努力提升集团风险管理能力。三是畅通信息沟通与交流。不断完善集团信息披露管理,积极探索加强透明度建设的新路径,持续推进自愿性信息披露,切实保护各利益相关方的合法权益。加快信息化银行建设,强化信息标准的贯彻与应用,积极推进集团信息平台建设与应用,不断夯实信息化基础设施,推进大数据集成条件下的信息沟通与交流。

多维度全面完善和丰富内部控制措施和手段,增强监督检查有效性。一是构建与金融科技发展趋势相适应的信贷基础管理新模式,推进信贷体系改革和新型信贷运营与监控体系建设,运用大数据技术进一步增强风险动态监测和实时防控能力。完善业务操作流程,强化业务运营风险管理,实现流程对风险的硬控制。二是推进内控合规管理“一体化”建设工程,建设内控案防“三道防线”全维一体与境内外合规全维一体的管控新格局。三是建立架构清晰、职能明确、“三道防线”合作联动的内部控制监督体系,统筹开展各项监督检查工作,及时揭示潜在风险,确认控制缺陷,优化业务流程。四是充分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持续加强监测和日常监督,落实“双线整改”,强化过程控制和闭环管理。

规范自身金融创新行为,有效防范业务创新过程中的各类风险。作为国有控股大型银行,必须自始至终明确自身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定位,端正经营管理行为,认真落实监管政策新要求,不搞偏离实体经济需要、规避监管的“创新”。积极运用科技手段,深度整合行业资源,完善创新管理体制,有效规范金融创新行为,将为实体经济服务、适应消费者和投资者需要的产品和业务作为创新方向,有效防控创新过程中的各类合规风险、技术风险和商业风险。

从工商银行的情况看,近年来我们在经营结构转型中,不断完善公司治理和经营架构,不断健全完善风险控制体制机制。一是深入推进城市行竞争力提升、机构竞争力评价、人格化授权、人员结构调整。二是持续推动零售业务转型和盈利单元建设,推动线下渠道转型,加快网点布局的调整和网点智能化改造。三是持续推进国际化综合化升级发展,突出国际化4.0“提质增效”,积极发挥境外机构的战略协同效应。四是以金融科技的突破引领经营模式变革和服务升级换代,全面启动e-ICBC智慧银行战略,组织推动e-ICBC3.0落地实施,塑造开放、普惠、共赢的金融科技新形象。在一系列经营转型和结构调整中,注重改革与风控的同步协调,实现了速度与规模、结构与质量的平衡发展。

在强化从严治党从严治行中防控金融风险

国有控股大型银行的风险防控工作,必须注重发挥党的领导与现代公司治理在防控风险中的双重优势,将从严治党与从严治行紧密结合,将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政治优势转化为银行风险防控的管理优势。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塑造良好党风行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经营环境是国有控股大型银行金融风险防控工作的重要前提。加快构建符合现代商业银行实际的党员干部廉洁自律评价防控体系,在风险防控工作中坚持将党的纪律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高标准和守底线相结合,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增强党员干部严守政治纪律和规矩的自觉性。持之以恒地推进队伍作风建设,盯住人、看住事,强化对权力的约束和监督,尤其突出对“关键少数”的教育、监督和管理,促使其带头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风险观、业绩观。监督执纪注重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同时强化违规违纪行为的问责处理力度,严格行为管理,切实防范道德风险。

加强党内监督与业务监督的结合,打造诚信担当的干部员工队伍。将党内监督和业务监督有效结合、综合作用,是国有控股大型银行特有的风险防控优势。工商银行始终坚持党对国有企业领导这一重大政治原则,将经营管理同党建工作紧密结合,将以纪检监察为主的党内监督、以内部审计为主的治理层监督、以内控合规为主的业务监督有机结合,形成党的建设与公司治理相互融合的治理模式。充分运用党内监督和业务监督不同的视角和资源优势,构建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高效联动的监督工作机制,全面建立“由人到事、由事到人”的风险排查体系,重点强化对员工行为的风险管理。同时,通过党内纪律处分来增强违规问责的威慑力,进一步增强干部员工的规矩意识,规范干部员工的操作行为,着力打造诚信担当的商业银行管理团队和员工队伍,把住风险防控的核心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