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会计实务》第七章 管理会计基础 第一节 管理会计概述
2021-10-24上一篇 : 凌达社区开展“学党史 话税史 便民办税新体验”实践活动|下一篇 : 《初级会计实务》第二章资产 第五节 固定资产
一、管理会计概念与目标
概念 |
管理会计是会计的重要分支,主要服务于单位内部管理需要,是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在单位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管理活动。 |
目标 |
通过运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参与单位规划、决策、控制、评价活动并为之提供有用信息,推动单位实现战略规划 |
二、管理会计指引体系
管理会计指引体系 |
基本指引 |
原则和目标; 基本指引起统领作用、是制定应用指引和建设案例库的基础 |
基本指引只是对管理会计普遍规律和基本认识的总结升华,并不对应用指引中未作出描述的新问题提供处理依据 |
应用指引 |
基本工具方法; 应用指引居于主体地位,是对单位管理会计工作的具体指导 |
||
案例库 |
三、管理会计要素及具体内容
1 |
应用环境 |
|
(1) |
外部环境 |
主要包括国内外经济、市场、法律、行业等因素 |
(2) |
内部环境 |
价值创造模式、管理模式、组织架构、资源、信息系统 |
2 |
管理会计活动 |
管理会计活动是单位管理会计工作的具体开展,是单位利用管理会计信息,运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在规划、决策、控制、评价等方面服务于单位管理需要的相关活动。 |
3 |
工具和方法 |
管理会计工具方法是实现管理会计目标的具体手段,是单位应用管理会计时所采用的战略地图、滚动预算管理、作业成本管理、本量利分析、平衡计分卡等模型、技术、流程的统称。 |
(1) |
战略管理领域应用的工具方法 |
战略地图,是指为描述企业各维度战略目标之间因果关系而绘制的可视化的战略因果关系图。 战略地图通常以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为主要内容,通过分析各维度的相互关系,绘制战略因果关系图。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对各维度的名称、内容等进行修改和调整。 |
(2) |
预算管理领域应用的工具方法 |
滚动预算:根据上一期预算执行情况和新的预测结果。 零基预算:不以历史时期经济活动及其预算为基础。 弹性预算:是指企业在分析业务量与预算项目之间数量依存关系的基础上,分别确定不同业务量及其相应预算项目所消耗资源的预算编制方法。 |
(3) |
成本管理领域应用的工具方法 |
一般包括目标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变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等。 |
(3.1) |
目标成本法 |
指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目标售价和目标利润为基础确定产品的目标成本。 |
(3.2) |
标准成本法 |
指企业以预先制定的标准成本为基础,通过比较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计算和分析成本差异、揭示成本差异动因,进而实施成本控制、评价经济业绩的一种成本管理方法。 |
(3.3) |
变动成本法 |
指企业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仅将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直接由当期收益予以补偿的一种成本管理方法。 固定成本:指业务量在一定范围内增减变动,其总额保持不变,但单位成本随着业务量增加而相对减少的成本。 变动成本:指业务量在一定范围内增减变动,其总额发生相应的正比例变动,而单位成本保持不变的成本。 混合成本:指总额随业务量变动但不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 |
(3.4) |
作业成本法 |
指以“作业消耗资源、产出消耗作业”为原则,按照资源动因将资源费用追溯或分配至各项作业,计算出作业成本,然后再根据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追溯或分配至各成本对象,最终完成成本计算的过程。 |
(4) |
营运管理领域应用的工具方法 |
包括本量利分析、敏感性分析、边际分析和标杆管理等。 (1)本量利分析 本量利分析,是指以成本性态分析和变动成本法为基础,运用数学模型和图示,对成本、利润、业务量与单价等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变动的规律性,为企业进行预测、决策、计划和控制等活动提供支持的一种方法。 基本公式如下: 营业利润=(单价-单位变动成本)×业务量-固定成本 (2)敏感性分析 敏感性分析,是指对影响目标实现的因素变化进行量化分析,以确定各因素变化对实现目标的影响及其敏感程度。 (3)边际分析 边际分析,是指分析某可变因素的变动引起其他相关可变因素变动的程度的方法,以评价既定产品或项目的获利水平,判断盈亏临界点,提示营运风险,支持营运决策。 |
4 |
信息与报告 |
1.管理会计信息包括管理会计应用过程中所使用和生成的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是管理会计报告的基本元素。 2.管理会计报告是管理会计活动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旨在为报告使用者提供满足管理需要的信息,是管理会计活动开展情况和效果的具体呈现。 |
四、管理会计应用原则和应用主体
1 |
应用原则 |
|
(1) |
战略导向原则 |
管理会计的应用应以战略规划为导向,以持续创造价值为核心,促进单位可持续发展。 |
(2) |
融合性原则 |
|
(3) |
适应性原则 |
管理会计的应用应与单位应用环境和自身特征相适应。 单位自身特征包括单位性质、规模、发展阶段、管理模式、治理水平等。 |
(4) |
成本效益原则 |
|
2 |
管理会计应用主体 |
视管理决策主体确定,可以是单位整体,也可以是单位内部的责任中心。 |
五、货币时间价值
1 |
货币时间价值、终值与现值 |
货币时间价值:指一定量货币在不同时点上的价值量差额。 终值:又称将来值,是现在一定量的资金折算到未来某一时点所对应的金额,通常记作F。 现值:指未来某一时点上的一定量资金折算到现在所对应的金额,通常记作P。 |
2 |
复利终值和复利现值 |
复利:不仅对本金计算利息,还对利息计算利息的一种计息方式。 例:(F/P,2%,10)=1.2190;(P/F,2%,10)=0.8203 ①复利终值与复利现值互为逆运算 ②复利终值系数与复利现值系数互为倒数 【提示】根据经济人假设,人们都是理性的,会用赚取的收益进行再投资,企业的资金使用也是如此。因此,财务估值中一般都按照复利方式计算货币的时间价值。 |
3 |
年金 |
年金:间隔期相等的系列等额收付款,用A表示。 包括:普通年金、预付年金、递延年金、永续年金。 |
(1) |
普通年金 |
指从第一期起,在一定时期内每期期末等额收付的系列款项,又称为后付年金。(间隔期可以不是一年) |
(2) |
普通年金终值 |
每次收付款项的复利终值之和,公式为:F=A×(F/A,i ,n) |
(3) |
普通年金现值 |
每期期末收付的相等金额折算到第一期期初的现值之和,公式为:P=A×(P/A,i,n) |
(4) |
预付年金 |
指从第一期起,在一定时期内每期期初等额收付的系列款项,又称为先付年金。(普通年金发生在期末,而预付年金发生在期初,是收付款的时间不同) |
(5) |
预付年金终值 |
每期期初等额收付系列款项的终值,公式为:F=A×(F/A,i,n)×(1+i) |
(6) |
预付年金现值 |
每期期初收付的相等金额折算到第一期期初的现值之和,公式为:P=A×(P/A,i,n)×(1+i) |
(7) |
递延年金 |
指隔若干期后才开始发生的系列等额收付款项。(2019年教材删除了计算内容) |
(8) |
永续年金 |
指无限期收付的年金,即一系列没有到期日的等额现金流 |
(9) |
永续年金现值 |
指无限期地每期期末等额收付系列款项的复利现值之和 |
小编留作业:《初级会计实务》第七章第1节章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