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会计实务》第二章资产 第五节 固定资产
2021-10-24上一篇 : 《初级会计实务》第七章 管理会计基础 第一节 管理会计概述|下一篇 : 《初级会计实务》第二章资产 第五节 固定资产
一、固定资产概述
1 |
特征 |
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以下特征的有形资产: 1.持有目的: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自用而非出售持有) (1)出售目的—属于库存商品(房地产商、汽车商)。 (2)经营租出动产—属于固定资产,经营租出的不动产属于投资性房地产。 2.使用期限: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
2 |
固定资产分类 |
1.按经济用途分类:生产经营用和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2.综合分类:按固定资产的经济用途和使用情况: (1)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2)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 (3)不需用固定资产 (4)未使用固定资产 (5)租出固定资产(经营租赁下出租给外单位使用)(经营租入、融资租出 不是) (6)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7)土地(指过去已经估价单独入账的土地)。 因征地而支付的补偿费,应计入与土地有关的房屋、建筑物的价值内,不单独作为土地价值入账。 企业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应作为无形资产管理和核算,不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 |
3 |
会计科目 |
1、固定资产 2、累计折旧 3、在建工程 4、固定资产清理 |
二、取得固定资产
1 |
外购固定资产 |
取得成本:按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不含增值税的买价+不含增值税的采购费用) 1.支付的增值税:可以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不计入取得成本;(区分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 一般纳税人,自2016年5月1日后取得并按固定资产核算的不动产或者不动产在建工程,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并通过税务机关认证时,应按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作为固定资产成本,其进项税额按现行增值税制度规定自取得之日起分2年从销项税额中抵扣,进项税额的60%作为当期可抵扣的进项税额,40%作为自本月起第13个月可抵扣的进项税额; 2.相关税费:如进口关税和进口消费税; 3.专业人员服务费:不同于设备使用人员的培训费。 |
|
2 |
打包购入 |
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则应将各项资产单独确认为固定资产,并按各项固定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成本。 |
|
3 |
建造固定资产 |
分类 |
自营工程 |
出包工程:“在建工程”是企业与建造承包商办理工程价款的结算科目,企业支付给建造承包商的工程价款作为工程成本,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不通过“预付账款”科目核算工程成本。 |
|||
成本核算 |
企业自行建造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作为固定资产的成本。 企业自行建造固定资产,应先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再从“在建工程”科目转入“固定资产”科目。 |
三、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1 |
应计折旧额 |
指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原价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金额。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还应当扣除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
2 |
影响折旧的因素 |
1.固定资产原价(原值):指固定资产的成本; 2.使用寿命:使用固定资产预计的使用期间(损耗与法律)或者该固定资产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 3.预计净残值:指假定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已满并处于使用寿命终了时的预期状态,企业目前从该项资产的处置中获得的扣除预计处置费用后的金额;(残值收入-处置费用) 4.资产减值准备:已计提的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
3 |
计提折旧范围 |
|
1.空间范围 |
除以下情况,企业应当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①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论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计提折旧) ②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 【提示】1.经营租入固定资产是否计提折旧?(No) 2.经营租出、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是否计提折旧?(Yes) 3.未使用的固定资产是否计提折旧? (Yes) |
|
2.时间范围 |
①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 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 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不提折旧。 ②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 ③固定资产改扩建期间不提折旧(区别:大修理仍要计提折旧)。 ④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定其成本,并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估计入账,既往不咎) |
|
4 |
计提折旧方法 |
|
1.年限平均法 |
指将固定资产的应计折旧额均衡地分摊到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内的一种方法。 |
|
2.工作量法 |
根据实际工作量计算固定资产每期应提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
|
3.双倍余额递减法 |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指在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后的余额和双倍的直线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 每年各月折旧额根据年折旧额除以12来计算。 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一般应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到期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 |
|
4.年数总和法 |
年数总和法又称年限合计法,是指将固定资产的原价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乘以一个逐年递减的分数计算每年的折旧额。 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寿命(从年初计算),分母代表预计使用寿命逐年数字总和。 |
|
5 |
使用寿命、净残值、折旧方法的复核 |
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使用寿命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预计净残值。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预期实现方式有重大改变的,应当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的改变,作为会计估计变更。 |
6 |
固定资产折旧的账务处理 |
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计提的折旧应当记入“累计折旧”科目,并根据用途计入相关资产的成本或者当期损益。 借:基本生产车间 ——制造费用 管理部门 ——管理费用 销售部门 ——销售费用 经营租出的固定资产 ——其他业务成本 自行建造固定资产 ——在建工程 贷:累计折旧 |
四、固定资产发生的后续支出
1 |
概念 |
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更新改造支出、修理费用等。 |
2 |
1.费用化支出 |
不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生产车间(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不可资本化的后续支出,比如,发生的固定资产日常修理费用及其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借记“管理费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企业专设销售机构发生的不可资本化的后续支出,比如,发生的固定资产日常修理费用及其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借记“销售费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
2.资本化支出 |
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等后续支出,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如有被替换的部分,应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从该固定资产原账面价值中扣除。 |
五、固定资产处置
1 |
概念 |
对固定资产的终止确认。包括固定资产的出售、报废、毁损、对外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 |
2 |
固定资产清理: 借:清理成本 清理费用 贷:清理收入 余额在借方:清理净损失 余额在贷方:清理净收益 属于生产经营期间正常的处理损失+属于自然灾害等非正常原因造成的损失—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 清理净收益—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
六、固定资产清查
1 |
固定资产盘盈 |
财产清查中盘盈的固定资产,作为前期差错处理,在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处理前应先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 盘盈的固定资产,应按重置成本确定其入账价值。 |
2 |
盘盈盘亏比较 |
|
盘亏 |
盘盈 |
|
现金 |
增加:其他应收款 管理费用 |
增加:其他应付款 营业外收入 |
存货 |
增加:其他应收款 管理费用 营业外支出 |
冲减:管理费用 |
固定资产 |
增加:其他应收款 营业外支出 |
审批前:“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审批后:调整年初留存收益 |
七、固定资产减值
1 |
计提减值 |
资产负债表日,存在可能发生减值迹象时,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将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减值准备。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
2 |
价值恢复,减值损失是否可以转回? |
固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
小编留作业:《初级会计实务》第二章第5节章节练习。单元测验按第二章第5节抽题组卷测验。电脑和手机版都可以做单元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