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企业培育扶持,小微企业的最怕,怎么解决!
2021-10-24上一篇 : 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政策有关征管问题明确|下一篇 : 手把手教你注册公司第一步——名称核准
小编这么拼化学教育期刊
【微信征文】成本核算——一种学习化工生产的新思路
——以《纯碱工业》教学为例
徐凯里
(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 上海 200434)
摘要
本文通过对氨碱法制纯碱化工生产原理与过程进行分析,提出一种以成本核算为思路的学习化工生产的方法,并以教学实践为例进行阐述。
关键词
成本核算;化工生产;氨碱法
化学工业对国计民生的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化学科学知识综合应用的具体实践。化工生产历来是高中化学学习的一个难点。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生产工艺的实现,涉及许多问题,如化学反应原理、原料选择、能源消耗、设备结构、工艺流程、环境保护以及综合经济效益等等,综合性大,能力要求高。传统的教材中,化工生产的学习多从化学反应原理入手,结合平衡速率理论,从“化(学)”到“工(艺)”再到“生产”逐步进行推演,重点落实在“化工”上。但是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有关化工生产的内容掌握程度较差,面对新情景新信息难以理解,更遑论解决实际问题了。究其原因,主要是化工与学生生活距离较远,并且从书本上的原理到实际的工业生产过程中,涉及的工艺较为复杂,多数超出高中所学范围,这就在理论与实践之间产生了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能不能选一个简单明晰的角度来解读化工生产呢?
化工生产除了“化工”外,“生产”也是其重要的属性。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是所有工业生产都遵循的永恒主题。只有对生产成本进行严格的核算,才能控制成本,进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工业生产中的成本包括原材料、设备、燃料及动力、人力成本等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必须以产品销售收入抵补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支出,才能确定盈利。我们可以确立一个最简单的模型:原料的成本支出<产品的销售收入,这是生产盈利的必要条件,当然考虑到其他支出的存在,还必须尽可能拉大原料的成本支出与产品销售收入之间的差距。这就为高中化学学习化工生产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
下面笔者就以《人人来当工程师——纯碱工业》一课的教学为例,来解读一下从“成本核算”角度学习化工生产的新思路。
1
背景分析
纯碱工业是近代化工的开端,纯碱的制备方法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原理与生产方法的改变是人类知识进步和智慧的结晶。纯碱制法就是一个典型的复杂化工生产,涉及非金属元素化合物性质、离子反应、溶解平衡等基础知识,还涉及物质分离、物料守恒、成本控制等工艺设计需求。因此,这部分内容可以充分展示化工生产的方方面面。
所有的化工生产原则在本质上都是为了压缩成本,提高利润,无论是“两个充分”(充分利用原料、充分利用能量)原则还是“绿色化工”思想,其目的就是以最小的投入得到最大的产出。一旦外界条件变化导致利润减少时,化工工艺必定随之发生改变,以更好地适应环境,提高利润,这也是化工生产不断改进的动力之源。
2教学实录
2.1
依据成本选择原料
在课伊始,教师就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当一回纯碱厂的工程师,一起来设计一些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制造纯碱的方法。记住投资方的要求很简单:成本低、利润高。
同学们十分兴奋,一种种方案新鲜出炉: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2NaHCO3→Na2CO3 + CO2↑+ H2O;
2NaOH + (NH4)2CO3 → Na2CO3 + 2NH3·H2O;
……
可是,当教师展示出各类化学品市场价,要求针对方案进行成本核算时,同学们才发现,这些方法都是亏本的!不能用来生产。
表1 一些化学品的市场价(来源:某化工产品采购网)
化学式 |
Na2CO3 |
NaOH |
NaHCO3 |
CO2 |
市场价(元/kmol) |
148.4 |
142 |
107.5 |
15.4 |
化学式 |
NaCl(海) |
NaCl(井) |
NH3 |
NH4Cl |
市场价(元/kmol) |
25 |
47 |
60 |
96.3 |
化学式 |
KOH |
Ca(OH)2 |
CaCO3 |
|
市场价(元/kmol) |
487.2 |
44 |
30 |
教师再次强调投资方的需求:原料成本必须压缩到最低限度。那么钠元素和碳元素应该来自于哪些原料呢?根据表中价格,同学们被迫选择了最便宜的NaCl和CO2。但问题是,向食盐水中通入CO2是得不到Na2CO3,还需要加入碱性物质。
通过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NaOH、KOH成本过高,不适合;Ca(OH)2会形成CaCO3,得不到纯碱;所以最佳选择是氨气。将所选原料进行组合,就得到了一个初步的方案:
2NaCl + CO2 + 2NH3 + H2O → Na2CO3 + 2NH4Cl
2.2
依据成本优化流程么
看来小工程师们已经迅速找到了一种低成本生产纯碱的方法了。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怎样把Na2CO3从溶液中提取出来。同学们一致认为对于可溶性盐的提取可以使用结晶法。
看上去很有道理!但总工程师建议先看看产物的溶解度情况再作决定吧。
表2 一些盐在30℃时的溶解度
化学式 |
Na2CO3 |
NH4Cl |
NaCl |
NaHCO3 |
NH4HCO3 |
溶解度(mol/100g水) |
0.38 |
0.77 |
0.62 |
0.13 |
0.36 |
哎呀,不好!生成的Na2CO3与NH4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溶解度也很接近1:2,用结晶法提纯时,碳酸钠与氯化铵会一起析出,需要再次分离,增加了成本!
有没有更好的设计能使析出产物尽可能纯净呢?小工程师们一致认为,碳酸氢钠溶解度最小,最容易析出,应该先合成NaHCO3。
非常好的主意!总工程师也赞同他们的意见,不过方程式就要略作改动了,应该写成:NaCl + CO2 + NH3 + H2O → NaHCO3 + NH4Cl
为了得到尽可能多的NaHCO3,应该使用饱和食盐水,通入过量CO2。小工程师们再一次投入计算:100g水中溶解NaCl 0.62mol,完全转化为NaHCO3也是0.62mol,远远大于最大溶解量0.13mol。大部分的NaHCO3会直接析出,只需要过滤就可以了,节省了母液浓缩等步骤。所以方程式再一次修正为:
NaCl(饱和)+ CO2 + NH3 + H2O → NaHCO3↓+ NH4Cl
然后只需将NaHCO3进行灼烧,就能得到纯碱。
恭喜工程师们,按照投资方的要求,找到了一种低成本、高利润的纯碱生产方法。不过投资方需要我们提供完整的工艺流程,便于建造厂房和购买设备时进行参考。
学生们结合生产原理,经过讨论,设计出了如下步骤:
2.3
依据成本循环物料
小工程师们完成了工艺流程设计,接下来投资方请来了会计师对成本和利润进行核算。按此流程生产1kmol纯碱,投入的原料为多少?利润如何?
学生按方程式计算,需要投入原料2kmol NaCl、2kmol CO2和2kmol NH3,共计成本200.8元;销售产品1kmol纯碱可得148.4元。结果是大大亏本!
这不符合生产要求啊!看来这个流程还要进一步压缩成本。同学们一起来找找有没有被浪费掉的物质,特别是那些成本较高的,看看能不能再利用。经过讨论,同学们发现母液中有大量的NH4Cl,可以转化为NH3再利用。
NH3是成本最高的原料,要是从母液中提取出NH3供吸氨使用,就能大大降低生产成本。使NH3从母液中析出可以加入哪些廉价的物质?
有人建议加Ca(OH)2,有人建议用价格更低的CaCO3,还能分解提供CO2供碳酸化使用,能进一步减少成本。这倒是一个一举两得的方法,还有人受到启发,提出煅烧碳酸氢钠时会生成CO2,可以循环利用。小工程师们纷纷设计,完善工艺流程:
再进行成本利润核算,生产1kmol纯碱需要2kmol NaCl、1kmol CaCO3,共计成本86元;销售产品1kmol纯碱可得148.4元。纯碱厂终于开始盈利了,投资方很满意。
这就是1861年比利时索尔维发明的“氨碱法”,又称“索氏制碱法”。中国第一家纯碱厂永利碱厂成立于1918年,实业家范旭东与化工博士侯德榜一起研究,自行摸索,终于冲破了外国公司的垄断与封锁,完整地再现了氨碱法流程,于1924年生产出第一批产品。1926年费城世博会上,永利公司的红三角牌纯碱荣获金质奖章。
2.4
依据成本改造工艺
抗战爆发后,永利碱厂被迫迁往四川,随之而来的是氯化钠价格的上涨。成本的上升给永利碱厂带来很大压力,为摆脱困境,侯德榜想要对索氏制碱法进行改进,增加收益。他把目光投向了析出碳酸氢钠后的母液,里面含有一种非常有用的化学品NH4Cl,要是能把它做成产品,能创造多少利润呢?
通过计算可知,生产1kmol Na2CO3,至少投入2kmol NaCl 、2kmol NH3、1kmolCO2,同时还生成2kmol NH4Cl,成本投入229.4元,收入341元,利润将大大增加。
所以侯德榜面临的当务之急就是要从母液中尽可能多地提取NH4Cl,这可不像提取NaHCO3那么容易了。教师为小工程师们布置了一个课后任务:结合所学过的溶解平衡与结晶法的相关知识,为侯德榜博士设计一种提取NH4Cl的方法,也为在困境中的中国民族工业出一份力。
3教学反思
整节课的设计围绕“成本”二字展开,从原料选择、步骤优化、物料循环层层递进。学生在学习纯碱制备流程的过程中,能够深入体会成本控制在工艺设计中的重要性,同时也体会到技术实践的复杂性和多元化标准,感悟前人探索的不易。本节课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学生能够体验前人的经验,在试误、失败、成功的交替过程中,对已有认知巩固并加以发展,提高分析、对比和思辨能力,在质疑、反思中,思维得到进一步发散,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能力提高。
参考文献
[1] 中昊(大连)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主编.纯碱工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化学教育》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好参谋、好助手、好伙伴!
补订2017年《化学教育》办法
国家级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栏目整合 印刷换新 品质提升
权威、客观、全面、实用
《化学教育》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化学会、北京师范大学共同主办的国家级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版、2011版和2014版连续收录,排同类期刊第1名;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源期刊。
《化学教育》为半月刊,全年共计24期,每期16元,全年共计384元。为了保证能及时收到期刊,由中国邮政承担订阅及投递服务。
订阅方式1:请到当地就近邮局的报刊订阅窗口办理,邮发代号为2-106。
订阅方式2:微信订阅,请扫描下方的二维码,进入订阅页面,按照步骤依次操作:选择投送地区—填写订阅份数—单击立即购买—提交订单—(如果首次操作,请按照提示添加详细可靠的收获地址)—确认订单—微信支付,即可完成订阅。请记住CNSI开头的订单号,以便查询,由“中国邮政”微信公众服务号提供查询和客户服务,全国统一客服电话:11185-9-2。
立即扫码订阅
有化学课程的地方,就应该有《化学教育》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