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宏观经济运行

为稳定社会融资下滑,减缓经济下行压力,7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若干稳增长措施。8月的经济数据为此次会议的效果提供了首份答卷,因此8月宏观数据特别是社融数据市场关注度较高。8月新增社融1.52万亿,高于预期1.3万亿。但总量好转的同时结构却在变差,主要表现为贷款短期化和居民长期贷款占比升高。新增短期贷款从上月贷款总量的25%提高到39%,特别是短期票据融资净增4099亿。居民中长期贷款占全部新增中长期贷款的比例上升到56%,也为近期新高。这说明企业长期贷款意愿并不明显,而银行的风险偏好也未改善更愿意放弃长期限利差使用利差较小的短期融资工具。

通胀数据略超预期,CPI上涨至2.3%。通胀上涨主要由于8月气候较异常,食品价格上涨所致。从数据看通胀整体仍处在较为温和的区域,且短期内也未见继续明显上涨因素。

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速为9%,虽较上月回升0.2%,但仍低于1-8月9.3%的累计增速,消费仍处于增速放缓状态。我们认为消费放缓的原因主要由于居民房贷压力上升挤压消费需要。另外,居民收入增速也在下行,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速为7.9%,连续两个季度下行。

投资整体上仍在回落,其中基建和地产投资回落是主因,但制造业投资出现企稳迹象。1-8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长5.3%,去年同期为7.8%。8月地产投资同比9.3%较7月下降3.9%。由于近月各地土地流拍增多,预期地产投资仍将下滑。基建累计同比(不含电力)增速下滑到4.2%,远低于去年同期的19.8%,但国常会后积极财政政策有望缓解基建增速滑坡。制造业投资1-8月累计同比增长7.5%,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2.9%,均高于上月水平。

贸易方面受贸易战影响和海外需求回落影响,进出口同比增速均出现回落:出口同比9.8%,回落2.4%,进口同比20%回落7.3%。需要注意的是上半年贸易战造成的进出口抢时点效应将会逐步退潮,未来数月外贸数据可能进一步下滑。

综合看,国常会促基建的对冲效果并未体现,而地产投资和消费放缓会对总需求形成压力,短期内宏观经济不容乐观。但中长期看,随去杠杆政策逐步清空无效产能,制造业投资和民间投资已经率先出现企稳迹象,需国家进一步落实积极财政政策

二、资本市场

国庆节前股票市场出现反弹,但受国庆期间外围市场影响,节后A股市场出现快速调整,反弹面临夭折。截止目前2018全年上证综指跌幅仍超过20%,中小板、创业板跌幅相对更大。年初以来A股的两个主要压制因素去杠杆和贸易战都对经济造成的显著的下行压力,但期间股市的连续调整已较为充分的体现了市场的悲观预期。从宏观数据看,去杠杆政策确实对经济产生一定影响,但并未超出预期,宏观韧性仍在。贸易战领域虽然特朗普决定追加对2000亿美元商品征收关税,但市场反应平淡,中美贸易战对股市的影响也有所钝化。但近期外围市场的波动却对市场造成新的不确定性因素,需密切关注。虽然从估值水平看,市场整体估值在15倍PE附近,已处于历史低位,具备长期配置价值,但总体看经济仍处于去杠杆阵痛期,可预见的短期内宏观指标不容乐观,而贸易战影响尚未真正体现,因此节前市场的回升只能暂时定义为反弹。

长假最后一天,央行宣布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一个百分点,除置换到期的4500亿中期借贷便利(MLF)外,仍额外释放7500亿流动性,有利于维护资金面相对宽松的状态。从最近债券市场表现看,短端资金的价格底基本探明,但长端利率仍存在博弈空间。由于美国10年国债标志性的突破3.2%,短期内国内长期限利率债收益率是跟随美债上行还是被短端资金成本带下,是目前市场博弈的主要焦点。但中长期看,经济下行压力和宽松的货币环境应更利于收益率下行。信用债方面虽然国常会目标是减轻实体融资压力,但政策效果短期内难以体现,而经济并未出现见底的迹象,因此信用风险短期看仍在聚集。

商品市场近期出现高位震荡的走势。由于供给侧改革和环保核查,2016年下半年开始以黑色和化工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供应减少,但市场需求并未下降,造成因供给下降引发的供需缺口,推高了大宗商品价格。但随去杠杆政策推进,社会总需求逐步回落,供需裂口因需求的下降逐步缩小。而目前总需求回落尚未出现好转迹象,预期商品价格有可能继续震荡回落。

三、市场各类细分策略表现

四、资产配置建议

目前股票市场仍判断为反弹行情,债券市场处于相对平衡的位置,商品市场出现拐头的迹象。总体看短期内可以少量参与反弹,债券市场可以积极布局长端利率下行的机会。基金投资方面,今年以来公募纯债基金和管理期货基金(CTA)表现最好。考虑到宏观经济存在波动风险,短期内可以继续积极配置纯债基金,但由于通胀预期的存在,选择的债券基金久期不宜过长,可以适当容忍债基杠杆。中长期看,由于股票市场估值回落较充分,可以考虑逐步进行指数增强型股票基金的定投。

五、热点聚焦—指数增强型基金介绍

在介绍指数增强型基金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指数基金。指数基金顾名思义,就是跟踪单一指数的基金,为了达到紧随指数的目的,会以该指数成分股为标的,高仓位购买全部或大部分成分股来构建组合。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巴菲特就开始在公开场合表示对于指数基金的推崇。他建议,个人投资者的最佳选择就是买入一只成本低廉的指数基金,并在一段时间里持续定期买入。

而指数增强型基金,则是在追踪指数,获得指数beta收益的同时,通过一系列方法(主要是主观和量化选股)来取得超越指数的alpha收益的一类基金。在美国,近年来指数增强的投资理念迅速被市场所拥抱,其数量和规模快速增长。

在国内,因为A股市场相比美股市场还不大成熟,在市场有效性不高的情况下,alpha收益相对容易获得。不论是主观还是量化型获得超额收益的模式,其本质也是股票多头,所以与股票多头的策略内涵一致:择时、择股以及其他方法。择时:根据指数涨跌情况以调整仓位,择股:从指数成分股从选出具有阿尔法收益的个股,选股是指数增强策略收益的最大贡献者。其他辅助方法还有比如打新、现金管理、日内回转交易等等。但选股能力是核心收益贡献能力。

对于指数的选取而言,因为沪深300指数的成份股为市场中市场代表性好,流动性高,交易活跃的主流投资股票,能够反映市场主流投资的收益情况,因此沪深300增强型产品最为常见。下图展示了一款典型的沪深300指数增强基金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