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 Uber终于有了首席财务官 CFO ?

2021-10-27上一篇 : |下一篇 :

编者按

随着新股常态化发行、A股纳入明晟(MSCI)新兴市场指数、沪深港通每日额度扩大4倍、H股全流通试点启动等政策的出台,我国资本市场开放的步伐正在加快,资本市场与世界的联结愈加紧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须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功能,提高资本市场的国际化程度,吸引多样化国际资本投资中国市场。中国资本市场再开放的目的何在?将重点侧重哪些领域,又会带来哪些影响?

投 资

吸引国际资本投资中国市场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刘慧

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提出,“要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中国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资本市场的双向开放,不仅要继续建立和完善与他国的互联互通机制,还要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为跨国机构和跨国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吸引石油美元等大体量国际资本前来中国资本市场投资。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阶段,跨境资本流动日益加大。今年上半年,境外资金净流入股票市场1313亿元,境外机构投资者净买入中国政府债3089亿元。为了让中国经济更有韧性和弹力,必须提高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程度,提高境内人民币资产对国际资金的新引力。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人士表示,可以有序引导境外资本流入,资本市场的完善和活力是吸引各类资金的根本。在股票市场,无论是从吸引外资角度,还是从激活蓝筹股流动性角度,都应该尽快将A股的交易制度与国际接轨。

吸引国际资本:既扩大额度也须有利资金汇出

吸引多样化国际资本投资中国市场是当前的焦点。6月份QFII和RQFII额度发放都在提速。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287家QFII获批额度为1004.59亿美元,较5月末增加了10亿美元。197家RQFII获批额度为6220.72亿元人民币,较5月末增加62.2亿元。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丽平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资本市场的完善和活力是吸引各类资金的根本,对境外资本而言,除了这个因素,还需要扩大QFII、RQFII的额度,利于已经投资国内证券市场资金的汇出。最近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外汇管理规定》,取消QFII资金汇出20%比例要求,QFII可委托托管人办理相关资金汇出,取消QFII、RQFII本金锁定期要求,QFII、RQFII可根据投资情况汇出本金。允许QFII、RQFII开展外汇套期保值,有利于吸引境外合格投资者投资境内资本市场。

央视特约财经评论员,曾就职于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法国外贸银行集团巴黎总部的许维鸿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随着房地产泡沫的积聚,以地方政府平台债为代表的信用债券投资吸引力下降,国际跨境套利为目的的固定收益证券交易萎缩。当前,改变贸易结构和挤压房地产泡沫都需要相当长时间,短期内能有效容纳国际新增资金,并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将是股票市场。

7月19日,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表示,“当前,国内股市、债市的外国投资者持有份额还不足3%和2%,与主要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相比来说比例偏低,未来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网站近日公布的名单显示,已有富达、瑞银资管等十多家外资机构先后登记成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并发行了十几只境内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有机构称,当前我国股市债市的外国投资者持有份额依然较低,私募机构布局国内市场,看中的是中国资本市场财富管理的潜力,将给国内金融市场注入更多活力和竞争力。

激活蓝筹股流动性:尽快将A股交易制度与国际接轨

中国A股市场在2015年经历了非理性的“过山车”行情后,过去三年震荡下行,当前的3000多只股票估值“中位数”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交易量也处于历史低位。

许维鸿告诉记者,中国股市交投清淡,既是股票市场不景气的结果,也是市场不景气的原因。以工商银行为代表的巨型、蓝筹股票,是中国经济状况的“晴雨表”,日均交易量和换手率如此之低,又怎能具有合理的估值呢?股票市场整体持续低迷。

许维鸿建议,无论是从吸引外资角度,还是从激活蓝筹股流动性角度,都应该尽快将A股的交易制度与国际接轨,将国际成熟股票市场通用的“T+0”制度恢复,并辅以相关政策安排,带动新一轮政策牛市,通过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引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许维鸿看来,交易制度对于市场的活跃程度有着重要的影响。恢复A股市场早在1993年就推行过的“T+0”交易制度,必然为市场带来有效“增量”资金——尤其是境内外的机构投资者,其有限的资金不用商业银行“放杠杆”,就可以多次交易、反复买卖,在不增加金融整体杠杆率的情况下,有效提高股票市场的流通性、活跃程度和交易量,可以产生明显的资金放大效应。“T+0”交易制度也将优化交易结构,让中小投资者更关注那些市值大、有业绩基础的股票,进而减少散户的投资风险。对机构投资者而言,国际市场通行的AI(人工智能)技术,也会在A股找到用武之地——通过程序化的短线交易,提高股市其盈利水平。

此外,在制度建设环境上,相比于四分之一世纪之前的1993年,当前证券交易佣金显著降低,信息技术保障更是不可同日而语,“T+0”程序化交易技术可以提供更好的资产管理服务。而且实施“T+0”交易制度,可为国家带来更多的印花税收入、为券商带来更多的佣金收入,有利于市场交易结构的调整。

配套市场机制:提升A股市场吸引力

毋庸置疑,制度建设是激活A股市场的有效手段,当前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市场熊市的特征,辅以有效的监管手段和配套机制,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许维鸿表示,首先应尽快恢复股指期货市场的交易制度,配合“T+0”制度的推出,联通股票现货市场与股票衍生品市场,降低股指期货市场的投机色彩。2015年自7月份起,为了平抑市场波动,中金所采取了一系列手段,包括上调交易手续费标准、提高平仓交易手续费、提高股指期货各合约保证金等,甚至对于非套期保值客户的单个产品单日开仓交易量超过10手,就认定为异常交易行为。这些措施实施三年来,中金所的股指期货交易萎缩了九成,各主力合约犹如死水一潭。监管部门可以撤销非常规监管、恢复市场常态,否则单兵突进的“T+0”制度建设,其成效也将“打折”。对于国际范围内的偏股型投资基金,股指期货是套期保值的必备工具,特别是中东石油美元和亚洲制造业美元,即便是看好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未来,也需要“T+0”和股指期货作为避险工具,追求长期稳定收益。诸如石油美元等国际资本应该是中国资本市场重点吸引的大体量资金。

其次,制度建设目的,是完善市场流动性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建立符合国际化要求的交易规则体系,并非盲目推崇投机交易。应持续严监管高压态势,重点打击上市公司虚假信息误导股价的行为。“T+0”制度建设的本意,是提高大市值蓝筹股的活跃性,改善中国股票市场的交易结构,提高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A股市场依然是一个以散户为主的市场,容易受到市场“谣言”的误导,作出非理性的“追涨杀跌”。因此,应加强两个交易所的大数据分析能力,对成交量突然放大的股票交易行为密切监视,并对上市公司相关信息披露、市场上的消息传闻和疑似的“做庄行为”严格审查,保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更需要长期不懈的监管努力。

再次,要重视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用“T+0”和“转板”制度激活新三板市场。为了应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必须提升中国经济自身的创新能力,增强中小企业的发展动力、化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商业银行、A股市场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作用有限,必须依靠以新三板市场和区域股权市场为主力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当然,如果仅在新三板市场的创新层推出“T+0”制度,提升交易量的作用有限。如果能辅以“转板”制度,有计划地将符合条件的新三板挂牌公司转板到沪深交易所,那样将极大激发挂牌公司和社会资金的积极性。当前上万家新三板挂牌公司中,有长期投资价值的企业很多,只要这些企业能高标准、按时披露财务报表等信息,就应该优先被选为进军主板的股票。

趋 势

资本市场再开放正当其时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张炜

从沪港通、深港通、债券通先后启动,到A股被纳入MSCI指数,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取得显著进展,外资流入不断增多。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前透露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外国来华证券投资跨境资金净流入同比增长2倍。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不仅渠道拓宽,跨境投资更为便利,而且着力于夯实市场发展基础。证监会从严监管,为资本市场进一步融入国际市场提供了有力保障。例如,在推进A股纳入MSCI指数的过程中,优化股票收盘价格产生机制、规范停复牌制度,创造条件让境外投资者交易股指期货等。用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6月在陆家嘴论坛上的话来说,“按照合格投资者、成熟投资者的要求,改革资本市场的安排。”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实践证明,扩大开放才能保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提高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提升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复旦大学证券研究所副所长王尧基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国际经济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对生产和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要求不断提高,因而,我国资本市场的再开放,将使其资源配置功能在境内外两个市场得到进一步优化,也有利于上市公司品牌在国际上的传播。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不断推进,境外机构或个人持有的人民币规模越来越大,不仅要求人民币具有长期储备价值,而且要有相应的成熟投资环境使其能够保值增值。这也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我国资本市场的开放程度,使境外人民币能够顺畅回流并能保值增值。

A股今年6月被纳入MSCI指数,是中国股市迈向国际化的重要一步,体现出国际投资者对中国资本市场开放的认可。受到外部风险冲击等因素的影响,6月上证指数下跌8.01%,创出今年以来最大单月跌幅。截至7月27日,上证指数今年以来累计下跌13%左右。虽然美联储接连加息、中美利差收窄,但国际资本投资中国市场的热情不减。A股“入摩”首月,互联互通渠道北向资金累计净买入近285亿元。

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与A股疲软没有影响外资的入市兴趣,与A股投资价值对外资的吸引力有很大关系。一方面,国际资本的流入不仅考虑汇率变化等因素,还要考虑到不同资产的分散配置。外资持有A股的份额不足3%,与主要发达国家及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相比明显偏低,再加上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看好,外资配置A股的需求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从价值投资的角度来看,A股具有估值优势。深交所理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28日,沪深300指数市盈率(TTM)11.6倍,不足标普500指数50%,比法国CAC40指数低30%,比日经225指数低33%。

市场人士分析认为,外资在中国资本市场投资收益较理想,也将继续吸引更多增量资金来华。2017年以来,白马股行情表现突出,不少外资重仓的白马股股价涨幅大幅领先大盘,有的股价翻倍,使秉持价值投资与长期投资理念的外资获得高回报。

与此同时,国际资本来华投资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目前A股“入摩”的纳入因子是2.5%,9月3日将提高至5%,将再引入数百亿境外长期资金。证监会还在争取尽快将A股纳入MSCI的因子从5%提高到15%左右。此外,作为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又一标志性事件的“沪伦通”有望获得实质性进展。

王尧基指出,资本市场的再开放,将增加资本市场投资主体,拓宽资金入市渠道,有利于优化资本市场结构。而且,吸引更多的境外投资者参与进来,还可更好借鉴国外成熟的投资理念,促进上市公司提升公司治理水平。现阶段资本市场再开放也正当其时,由于目前A股市场的部分股票估值已低于发达市场,对外资有较强的吸引力。而对美元汇率相对不敏感的人民币债券,也是外资对冲美元波动的较好选择,况且债券还具有可部分对冲股票投资风险的作用。

王尧基认为,目前我国资本市场正在走向规范、成熟的重要时期,推进资本市场再开放的最重要意义是其可能进一步引发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资本市场制度创新,以及相关制度的适应性调整。

案 例

“洋私募”携高科技参与A股竞技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范媛

近两年,中国资本市场开放加速,外资机构也加速布局中国市场,带来的不仅有资金还有高科技技术。刚刚完成募资的贝莱德中国A股机遇私募基金1期,就动用了卫星技术投资信号分析个股。

“黑科技”应用普遍

自2016年首家外资机构获得私募基金管理人身份至今,已有富达、瑞银、富敦、路博迈、安本、贝莱德、新加坡毕盛等14家外资公司拿到了私募牌照,外资机构布局国内市场的步伐正在加速。

2017年年底,总资产超过人民币40万亿元的全球最大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其在上海的外商独资企业(WFOE)贝莱德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完成了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成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PFM)。

近日,贝莱德在中国发行的首只产品——贝莱德中国A股机遇私募基金1期仅用9天就完成了近10亿元的募资,其将全部用于投资A股股票。

在贝莱德的推介资料中,除了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一半的管理费率外,更加亮眼的是其选股手段使用了卫星科技。

资料显示,贝莱德使用卫星技术的投资信号对超过1500只可投股票进行分析,该类投资信号主要用于分析工业型或其他重资产类公司,以及分析在特定地区经济活动情况下的公司业务表现。对于卫星图像无法覆盖的一些轻资产行业股票,则是从消费数据以及很多其他信号来研究。

据了解,贝莱德主要运用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技术,从基本面、市场情绪、宏观政策三方面捕捉A股投资机会。由于使用了大量获取门槛很高的数据源,贝莱德会每年投入大量资金预算用于新数据和高性能计算模块的采购和使用,以充分发挥投资和科技的双重优势。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在股票市场中,谁有数据信息优势,谁就具备收获超额收益的可能性。在以华尔街为中心的全球股票市场中,机构投资者通过网络爬虫技术获取领先数据,进而赢得收益战争的现象已越来越普遍,但像贝莱德这样使用卫星技术的并不普遍。

目前,在美国,金融机构之间已经演变成“黑科技”的竞技赛。今年三月美联储(FED)主席鲍威尔解释央行对利率的看法,一家名为Prattle的研究公司用软件分析他在记者发布会上的表情,得出一个结论——鲍威尔不太高兴。该公司透露,这种分析软件被业内对冲基金、投行和资产经理使用。

科技带来监管挑战

为了应对外资机构“黑科技”的冲击,目前国内券商等金融机构也在加紧科技布局,但目前还处于跟随简单模仿阶段。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注意到,打开某证券的交易软件,目前仅可以实现利用语音操作界面的切换和买卖交易指令下达。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AI)、大数据、神经网络算法等引发科技革命,金融科技也应运而生,智能投顾也在A股有所表现。

从2010年起,智能投顾在华尔街迅速崛起,最知名的Betterment和Wealthfront资产管理规模暴增,分别都已接近30亿美元,其飞速发展更是倒逼银行、资管公司布局智能投顾。

2014年智能投顾在中国兴起,从智能投顾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引入证券投资顾问业务,把传统一对一的服务,变成大规模可复制的服务,也避免投资人情绪化对投资决策的影响,由机器人严格执行事先设定好的策略。

2017年,华夏基金同微软公司在亚太地区设立的微软亚洲研究院就人工智能在金融服务领域的应用展开战略合作,将结合微软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积淀和华夏基金投研实力,探索智能投资的疆界,推动资产管理行业智能化转型。同年,腾讯战略入股中金公司,在业内引起震动。

但大量智能机器人等科技手段在交易中的使用带来了一系列监管挑战,在美国,机器人投顾与传统投资顾问一样,受到《1940年投资顾问法》的约束,并接受SEC的监管。而在中国目前还没有相应的监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