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市行政审批局:召开新办企业恳谈会 助力营商环境建设

2021-10-05上一篇 : |下一篇 :

近日,都江堰市印发了《都江堰市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2020年工作方案》暨“优化营商环境新政26条”,打造“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链。

该新政举措对企业全生命周期(从初创、经营到注销)中的26项服务内容进行了细化,全面促进行政审批提质增效、实体经济成本切实降低、企业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惠企利企政策全面落实,推动市场主体最大限度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减成本、减跑动,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再“提速”。

2019年,都江堰市认真贯彻落实“成都市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安排部署,围绕企业办事难点痛点堵点,研究出台了《1+10》政策配套文件,系统谋划重点领域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019年都江堰营商环境建设成果。根据北京零点市场调查有限公司对成都市22个区(市)县17个一级评价指标的评价结果,在22个区(市)县中,我市第三方测评排位第4,近郊市县排位第1,是近郊市县中唯一进入优秀水平的区(市)县。其中“办理建筑许可、获得用水、登记财产、纳税、政府采购、市重点项目业主满意度”6个一级评价指标表现优秀,我市优化营商环境成效显著。

“建设新营商,共享新未来”

新政26条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包括:企业开办、企业注销、办理建筑许可、水电气讯接入、财产登记、纳税、执行合同、办理破产、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知识产权保护创造与运用、投资项目服务满意度、国际化环境、创新发展和新经济成长等14项效率事权类指标,以及获得信贷、保护中小投资者、政务服务、劳动力市场监管、市场监管、创新创业活跃度、人才流动便利度、市场开放度、基本公共服务群众满意度、蓝天碧水净土森林覆盖指数、综合立体交通指数、优惠政策一窗通办等12项制度综合类指标。

1.企业开办。将企业开办“设立登记、公章刻制、申领发票”3个环节,按照“一件事”标准整合为1个环节,实现“2小时注册、3小时开业”。全面推进企业开办“全程网办”。推广电子营业执照、电子印章、电子发票服务。免费为新开办企业提供一套印章,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解决营业执照、印章、税务发票等寄递费用,实现企业开办“零费用”。

2.企业注销。精简申请材料、优化流程、压缩时限。推行企业注销“一网通办”,依托网上服务平台同步办理企业登记、社保等注销业务。针对股东失联、营业执照遗失、未办理过涉税事项等特殊情况,执行个性化解决方案。

3.办理建筑许可。开展“清单制+告知承诺制”改革试点,优化提升告知承诺制效率。完善审批流程,深入推进差异化分类改革,细化工程建设项目分类,将全流程审批用时控制在20至90个工作日以内。加快完善和升级“多规合一”的“一张蓝图”。探索试行“图证分离”,试点推行“区域评估”,并推进“标准地”改革。

4.水电气讯接入。供电、水、气、通信企业入驻政务服务大厅集中办理。精简水电气讯报装申请材料,压缩报装时间。实施占用(挖掘)道路并联审批。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整合水电气讯报装等市政工程,建立数据和证照共享机制。

5.财产登记。完善“一窗受理”窗口,精简不动产登记申请材料,压缩不动产登记办理时限,实现不动产首次登记业务2个工作日办结,将“存量房买卖”和“企业通过招拍挂等方式取得的国有建设用地”办证时限调整为“3小时办结、当日领证”,将“抵押、变更”等业务调整为1个工作日办结,“抵押权注销登记、查封登记、异议登记”即时办结。

6.纳税。实施“办税服务厅受理清单”“全程网上办清单”“自助办税清单”三张清单,确保实现网上办理量达95%以上。压缩涉税资料1/4以上,纳税人全年纳税时间压缩至100小时内。优化税务注销、对外支付备案、发票审批流程。压减企业所得税更正申报时间。拓展互联网税款缴纳渠道。

7.执行合同。压减解决商业纠纷耗时,提高案件执行效率。提速智慧法院建设进程,提升网上立案、网上缴费、网上调解、网上开庭和电子送达等审判职能化运行水平。依法加大强制执行力度,加强执行信息公开。

8.办理破产。完成破产案件管理机制,统一立案审查规则。优化执行与破产衔接,实行“简案快审、台账式管理”,力争3至6个月终结适合整体进行简化审理的破产案件。指导完善债权审查规范,依法清算僵尸企业、盘活优质资产,推进“执转破”工作,实现市场快速出清。

9.政府采购。实行政府采购全程电子化,全面推广网上竞价及电子商城,推行政府采购电子招标、投标、评标。实现采购中心政府采购电子保函代替纸质保函,保证金退还时间压缩至2个工作日内,实现在4个工作日内确定采购结果。

10.招标投标。实现招标文件在线告知性备案、不见面开标、异地远程评标等全流程电子化。持续清理规范工程建设领域保证金,进一步消除招投标过程中对不同所有制和区域企业的各类不合理限制和壁垒。取消评标办法限制,招标人依法依规选择评标办法。取消招标文件审查备案,实现招标文件在线告知性备案,即受即办,推行事中事后监管及承诺制。

11.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与保护。实施专利资助政策,推进专利转化常态化。深入开展专利执法维权“雷霆”专项行动,坚决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构建知识产权多元保护机制,引入司法调解,实施柔性执法。

12.投资项目服务满意度。持续开展企业投资项目全程代办服务,强化重大项目“管家式”服务。完善产业功能区“吹哨报到”机制,提高市级部门、镇(街)服务企业能力。持续举办“企业茶叙时”主题沙龙活动,密切政企关系,助力解决企业发展困难。

13.国际化环境。完成现有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的交通导引标识、安全提示标识等各类标识的科学规划和规范设置工作。国际化窗口学校达到6所,义务教育阶段提出申请并符合就读要求的外籍及港澳台适龄入学机会达100%。所有三级综合医疗机构具备国际化医疗服务能力。持续做好外籍人士之家建设。

14.创新发展和新经济成长。创新新场景新产品供给方式、推广方式、落地方式。完善“城市机会清单”发布机制,定期发布政府公共服务、政府需求和企业能力、企业协同“四张清单”。

15.获得信贷。加强中小企业融资财税支持。推广应用央行科票通、民营小微“蓉e贴”等政策工具产品,推广“政采贷”“减税贷”“科创贷”等政银合作金融产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政策性金融产品。围绕产业功能区融资需求,实现资金供需精准对接。推动实施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和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政策,加大普惠金融支持力度。

16.保护中小投资者。深化金融审判专业化、国际化、智能化改革。依法打击不正常竞争和垄断行为。加强金融审判团队建设,完善审判机制。强化信息公开,督促公司治理规范化,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17.政务服务。大力推广成都市“蓉易办”APP。推行“一网通办”改革,确保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在到2020年底提高至100%。完善镇(街道)便民服务体系建设,将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事项下沉到镇(街道)、社区办理,指导镇(街道)便民服务站标准化建设。

18.劳动力市场监管。探索建立劳动纠纷“分流、调解、速裁、快审、执行”一站式解纷机制。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网络,通过“互联网+公共就业服务”,推进各项就业创业服务、就业创业政策落实事项受理、审核、实施一体化办理。建立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用工保障调度机制,搭建统一规范的用工服务平台,开展用工余缺调剂。

19.市场监管。推行信用分级监管制度,将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结果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有机结合。健全红黑名单管理长效机制,推动信用联合奖惩落地实施。健全信用修复机制,制定信用修复流程,推进信用修复网上办理。

20.创新创业活跃度。完善校院企地协同创新机制,联合举办“校企双进”系列活动,搭建高校院所与产业功能区和企业对接平台。深化“菁蓉汇”系列活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工程,落实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奖补政策,建立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

21.人才流动便利度。针对不同专业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人才,制定个性化服务。建立“人才+项目”引才机制和“创新+创业”一体化人才配置机制,集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发布急需紧缺岗位人才图谱,将岗位精准定位到产业功能区及重点企业。

22.市场开放度。有序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保障外资、民资平等进入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外所有行业和领域。推行外商投资便利化,全面实行“单一窗口、单一表格”受理,对不涉及实施准入特别管理措施的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变更备案事项受理之日起1个工作日内办结。严格执行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外商投资信息报告制度。

23.基本公共服务。增强文化开放与包容,将“品质化、景点化、网红化”的建设理念融入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实施市民体质提升工程,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信息技术,推进智慧健身路径、智慧健身步道、智慧健身绿道、智慧体育公园建设。构建全市“15分钟健身圈”,加强“家门口”体育运动空间研究与实施。夯实人才教育,全面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9%以上。加强养老服务,深入推动养老服务区域合作及对外交流。

24.蓝天碧水净土森林覆盖指数。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水体质量。实施“全域增绿”,加快构建生态区、绿道、公园、小游园、微绿地五级城市绿化体系,有效提升全市森林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25.综合立体交通。完善“快干支微”层次合理的常规公交线网体系,实现与高铁、地铁的接驳转换,优化产业园区、大型居住区、办公区等人口密集区域的公交线配套,逐步完善市、镇、村三级物流节点基础设施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