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培训 红河公路局开展易海软件财务系统培训

2021-10-10上一篇 : |下一篇 :

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监督管理是对宗教活动场所有关资金的筹措、使用、分配的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并对上述过程进行监察和督导的过程,是宗教活动场所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对宗教活动场所资金及其运用效果的管理,其目的是通过对资金的管理和控制,实现财务控制和约束,提高经费使用的效益,维护场所和信教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宗教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保障。

国家宗教事务局于2010年颁布了《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监督管理办法(试行)》,该办法出台后,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不断完善,财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科学化显著提升,出现了一些很好的经验做法。一是严格执行《民间非盈利组织会计制度》,规范财务核算制度,狠抓财务管理标准化,一些宗教场所实行了财务电算化记账。二是积极开展财务审计和检查,实现财务监督的制度化。三是充分发挥宗教团体对场所财务管理的监督指导作用。四是采取有力措施,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五是全面贯彻实施《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监督管理办法(试行)》,推进财务管理的规范化,一些场所还按照该办法的要求,积极开展了预算管理、决算管理,加强了财会活动的计划性,规范管理各项收入和支出,全面提升了财务管理的水平。

但是,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监督管理工作仍然面临一些挑战。一是财务监督管理工作开展不平衡。在较发达地区、试点场所和规模较大的场所开展较快,效果较好,但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还未全面开展,推进的力度不够。二是财务管理不够规范,财务管理整体水平较低。部分场所还处在记流水账的水平,更谈不上按照会计制度进行记账,合理设置会计科目,设置总账、明细账,编制资产负债表、业务活动表、现金流量表、接受和使用捐赠情况表。三是财务人员素质低、业务能力差。一些场所的财务人员是“兼职”或“半路出家”,财务人员没有从业资格证,不具备相应的财务专业素质。四是部分场所在固定资产管理、预算管理等方面有所欠缺,或刚刚起步,还很不规范,亟须加强。五是一些实际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如,一些宗教活动场所节假日收取的捐款,因银行不办理对公业务而不能及时存入银行;由于宗教场所不能开设外币基本结算账户,如何处置外币成为很多宗教活动场所面临的问题。

对于如何全面提升财务监管规范化水平,我们通过调研提出几点建议:

1.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宗教活动场所监督管理

加强和创新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必须坚持依法管理的原则,要树立法治观念,推进依法行政,提高法治化水平。

目前我国在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管理方面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规章,不但有《宗教事务条例》《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的相关规定,还有《会计法》《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及财务控制制度》等。虽然不同宗教的活动场所有自身的历史传承性,在财务管理上也有各自的传统做法,但如果传统做法违反财经规律,不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也必须进行调整和改正。

2.加强宗教活动场所资产(财产)管理

在法律关系上,应明确宗教财产的产权。宗教财产,是指宗教活动场所所有或管理使用的建筑房产、土地、山林及碑、塔、林、墓等宗教设施、法物、宗教收入、宗教捐赠及其所办公益服务事业合法拥有的财产和收益。宗教财产一般原则上应归属作为宗教法人的宗教活动场所即寺观教堂所有,除了对于特殊文物或确系私人修建或购置的家庙、法物等少数宗教财产可依法认定为国家所有或私人所有,宗教活动场所对于本场所的宗教财产享有独立的支配权、管理权,排除他人的干涉,而宗教教职人员对宗教财产只有使用权而无处分权。

在管理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宗教财产的管理,贯彻财物并重原则,防止重采购轻管理倾向,要对宗教财产进行登记造册,保证财产的完整,特别是固定资产的完整。严格物资采购计划的审批制度和审批程序,固定资产的采购要实行公开招投标办法,对房屋和贵重设备,要由专人负责并建立岗位责任制。财务负责人要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避免重复购置和浪费现象。要加强固定资产折旧和报废的管理,防止资产流失。

3.综合依靠社会力量,共同做好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监督管理工作

宗教事务社会化管理是宗教事务部门采取经济、行政、法律等多元化的方式,充分挖掘和整合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来协调宗教与经济、社会事业的各方面发展。宗教事务作为公共事务的一种,应该顺应其公共性、社会性,动员政府和民间各方参与其中,特别是要积极吸引民间社团、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参与,由过去单一直线型行政主导变为多维立体网络型社会共治模式。转换思路,推行“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模式,公安、消防、环境保护、海关、质检、通信、卫生、检疫、新闻出版、交通、规划、城建等等诸多部门都可以参与到与宗教事务相关的公共事务管理中去,形成宗教事务管理的社会网络,并将社会工作理念、方法和社会工作者引入宗教事务管理中。

4.与社会接轨,创新宗教活动场所财会人才的培养机制

加强宗教活动场所财会人才的培养,是提高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管理水平的基础和关键。一是建立宗教活动场所财务人员准入机制,拟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必须接受专业的财会知识教育,并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宗教事务部门和宗教团体应积极探索,发挥把关作用。二是加强财务人员的后续教育,强化在职培训和知识更新。举办不同形式的短期财会知识培训班,组织宗教活动场所现有财务人员学习国家的有关财务管理政策、法律、法规,不断提高其业务水平。三是在宗教院校中增设财会知识的课程,把财会知识作为宗教院校的课程内容,为将来可能走上宗教活动场所管理岗位的学生积累财会知识;也可将宗教活动场所财务人员送到高校学习财务管理知识,实现财务人员培训双轨制。四是宗教活动场所向社会公开招聘财会人才,参与宗教活动场所的财务管理,充实财务管理队伍。五是除提高财务人员的财务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加强财务人员的道德修养,提高其思想觉悟和思想素质,筑牢防范贪腐的思想防线。总之,应通过多种渠道培养人才,真正建设高素质的财务人员队伍,以适应现代新形势下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管理的新要求。

5.充分发挥宗教界积极性,把宗教的传统管理习惯与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结合起来

宗教活动场所是财务管理的实际承担者和执行者,要激发宗教界的主人翁意识,使他们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地做好场所的财务管理工作。财务管理是现代财会制度的产物,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必须遵循科学合理的财会规范。但与此同时,宗教具有历史的传承性,五大宗教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管理习惯和制度。因此,在推行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的规范管理过程中,要处理好传统习惯与现代管理的关系,宗教活动场所的财务管理既要遵循现代财务管理的制度和方法,又要尊重宗教内部管理的传统习惯,把贯彻法规与完善宗教内部管理制度相结合,将财务管理法规规章的原则规定有效地体现到宗教活动场所的财务管理制度中,做到既科学分工又合理衔接,使两者相得益彰。要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来改进和完善宗教活动场所的内部管理,而不简单地否定传统。实际上,在财务管理的制度设计中,一些传统的宗教管理习惯可以与现代财务管理民主化、透明化的要求相融合。例如,一些宗教活动场所有严密的分层管理组织,在完善财务制度时,注意明确管理组织中不同层次人员的权限和职责,其最高管理组织是管委会,下设财务事工委员会,其下又设财务管理小组和财务监督小组,这样就能够较好地理顺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使宗教财务管理与现代社会相适应。

摘自《中国民族报》2019年5月7日第6版

供 稿 | 宗教二科

编 辑 | 郑海洋

校 对 | 陈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