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澍:全面推进“一带一路”金融服务

2021-10-25上一篇 : |下一篇 :

导读:中国工商银行作为国有大行,将进一步开拓创新、扎实践行,为“一带一路”提供好长期、可持续的综合化金融支持

作者|谷澍「中国工商银行行长」

文章|《中国金融》2017年第9期

“一带一路”倡议由中国提出,但成果惠及世界。三年多来,基础设施、资金融通、产能合作、经贸往来、人文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这些成绩离不开国内外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也包括商业银行为“一带一路”各领域建设所做的一些工作。中国工商银行(以下简称“工行”)作为国有大行,将进一步开拓创新、扎实践行,为“一带一路”提供好长期、可持续的综合化金融支持。

商业银行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也迎来了更好的开放发展空间

历史上,“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薪火相传,促进了东西方交流合作,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发展。进入21世纪,面对复苏乏力的全球经济形势以及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在继承与发扬丝绸之路精神的基础上,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顺应了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以及各国共同发展的呼声,迅速获得了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响应与支持。

三年多来,中国与30多个沿线国家签署了共建协议,与20多个国家开展了国际产能合作,在沿线国家共同建立了56个经贸合作区。2016年,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双边贸易额已经接近1万亿美元,对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额达到145亿美元。在电力、交通、电信、能源等领域,一大批重点项目已经落地实施。

在这一过程中,商业银行发挥了积极的金融支持作用。一方面,在“一带一路”项目建设领域提供长期资金,在跨境贸易领域提供结算、清算、汇兑等便利性支持,在跨境投资领域提供咨询顾问、并购搭桥等投行服务,同时还通过境外分支机构,为“走出去”企业和个人提供各类便捷安全的本地金融服务;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作为管理风险的企业,也在帮助企业审视“走出去”风险,为企业提供一系列的金融风险管理工具,与各类金融机构共同推动区域内金融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以及经济金融环境的稳定发展。

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客观上也为商业银行提供了大量业务机会。随着“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逐渐完善,还将带来更多的人流、物流和贸易往来,产生更多的贸易结算、货币兑换、现金管理等跨境金融需求。此外,“一带一路”所打造的和谐稳定的区域环境,也为商业银行的持续、稳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工行在国际化发展的过程中,为企业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提供日益全面的金融服务

工行的国际化发展已经走过20多年的历程。近年来,工行在网络布局、产品体系、专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更进一步的发展,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金融合作伙伴。

一是全球服务网络支持。作为境外服务网络最为完善的中资商业银行之一,工行在全球4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412家机构,其中在“一带一路”沿线18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27家分支机构,覆盖六大洲和所有重要国际金融中心,为“走出去”企业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全球金融服务

二是项目建设投融资支持。截至目前,工行累计支持“一带一路”沿线项目212个,累计承贷额674亿美元,储备项目巨大。紧跟市场代表性项目,支持铁路建设企业参与沿线国家高铁和轨道交通项目竞标,支持能源企业在中亚、中东、东非开展资源合作,支持电力企业建设中巴经济走廊以及核电“走出去”的相关项目,支持电信企业在全球的产业布局等。同时,工行还围绕“走出去”企业的全球投融资需求,提供日益丰富的跨境投融资服务,包括备用银团、并购融资、租赁融资、全球市场发债等。近年来,工行筹组的银团规模一直稳居亚太地区牵头行、簿记行榜首,牵头完成的并购交易量连续三年位居亚太区第一。

三是跨境人民币服务为满足“走出去”企业在跨境人民币领域日益增长的现实需求,工行陆续推出了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境外人民币融资、跨境人民币租赁、境外人民币公司债以及“熊猫债”承销发行等跨境人民币产品。同时,工行已在俄罗斯、新加坡、卢森堡、加拿大、卡塔尔、泰国和阿根廷7国获得人民币清算行资格,形成横跨亚洲、欧洲、美洲的全球清算网络。2016年全年,工行境内外机构共完成跨境人民币业务量3.89万亿元,其中境内分行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量1.62万亿元,为近五年来最高水平。

四是综合化金融服务支持。在支持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工行充分发挥集团合力,把跨境、跨机构、跨产品线的联动配合,转化为“走出去”业务的服务优势,针对“一带一路”建设涉及的交易、投资、避险等多样化需求,提供了较为完备的全面解决方案。全球现金管理业务已覆盖全球70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家企业;金融市场业务实现了外币债券、外汇买卖、账户贵金属和大宗商品24小时不间断交易,结售汇币种超过30个,全年外汇累计交易量超过6200亿美元;资产托管服务规模国内最大,QDII资产托管规模达1355亿元人民币,市场占比近30%;清算服务具备多币种优势,在纽约、法兰克福、东京分别建立了美元、欧元、日元清算中心。

五是“走出去”融智服务除了直接提供金融服务,工行同样重视利用自身积累的市场信息和经验优势,借助大数据分析和客户画像等技术手段以及内外连通的信息网络,为越来越多的“走出去”企业提供信息咨询、交易撮合等融智服务,带动企业更好“走出去”。例如,通过举办中巴投资论坛、中非企业家论坛、中德中小企业论坛等活动,推动企业集群化、批量化“走出去”;通过“融资支持+合作平台”的创新模式,推动一批产业园项目在境外落地等。

工行支持 “走出去” 的成绩得益于以往业务的积累,也是不断开拓创新的结果

首先,坚持以客户为基础。围绕“一带一路”的金融需求,工行切实将工作重心落在客户资源的发现、拓展和维护上,围绕客户需求推进业务改革和产品创新,围绕客户体验改造管理流程和运营机制。充分发挥“走出去”跨区域、跨行业、跨机构的特点,帮助企业与境外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国际组织等相关方,建立整个“走出去”环节的业务联系;发挥国际律师、会计师、金融机构、咨询评估机构的专业优势,帮助企业协调好投资者、债权人、消费者等相关方利益;主动向企业推荐项目,分析境外国别、市场和行业环境,让客户感受到工行不仅仅是其国内“身边的银行”,也是其走出去“可信赖的银行”。

其次,坚持商业化原则。作为商业银行,工行凭借具有广泛适用性的商业信贷标准、融资结构、定价水平和经营策略,以及越来越完善的跨境服务能力,与国内外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同业、国际股权基金、多边国际组织开展了广泛合作。这些基于市场化、商业化的金融合作,不仅为“走出去”企业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金融服务,提升了中资银行在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力,同时也有效保证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再次,坚持专业化经营。十多年前,工行就认识到“走出去”专业化经营的必要性,一直在总行层面加强专业团队建设,坚持集约化经营,建立了全球电力、全球资源、全球交通基建、全球制造与租赁、国际银团与资产交易等专业产品线,成立了国别项目开发团队。凭借专业化知识和复合型技能,工行的专业团队站在业内的“圈子”里,和客户建立“圈内”的密切关系,可以通过大量的项目信息,更好把握行业的长期走势,在项目投融资方案、法律架构、税务筹划、风险分担机制、建设运营维护方案等方面,也能够与企业进行更顺畅的沟通协调。

最后,坚持实质风险把控。在“走出去”业务经营中,工行时刻把风险防范放在第一位,特别是考虑到跨境融资业务不同于境内一般的信贷业务,涉及政治、商业、声誉等多重复杂的风险因素,对业务的复杂性高度重视。目前工行对全球120多个经济体持续开展年度评级,并对近200个经济体实行国别风险限额管理。全集团执行全额风险计量和全程风险监控,并通过信贷监督中心,对各类跨境信贷业务实施风险信息化管控。此外,通过与国际专业机构合作,加强对跨境司法、境外押品处置、工程质量和跨国税务的风险控制。

工行将进一步为企业“走出去”提供更好金融支持

目前,“一带一路”建设已经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进入到全面推进务实合作的新阶段。工行将紧紧跟随经济全球化和企业“走出去”的新趋势,牢牢把握全球经济再平衡和新一轮对外开放带来的战略机遇,进一步发挥境内外机构的协同作用以及国际化、综合化和商业化优势,在支持企业“走出去”和推动国际产能合作方面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配合好国家政策实施。作为商业银行,要追求收益和风险的平衡,不是所有国家的市场都要去开拓,也不是所有的境外项目都要参与。对于政府间合作项目,要从商业角度提出好的建议,为政策性金融提供好配套的商业金融服务。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对“走出去”资源投放地区、行业、时点的把握,提高金融引领产能、技术和标准“走出去”的能力。

发挥好融资的带动作用。一是做好“产品+”,如在项目融资中嵌入财务顾问服务,在风控措施中加入金融风险管理服务,在账户监管中提供开户、结算、现金管理等配套服务。二是做好“客户+”,与企业建立从境外到境内、从前端到后端的全方面合作,形成“一点接入、全行响应”的协同工作格局,提供好全球化综合化金融服务。三是做好“渠道+”,通过分销网络和分销能力的建设,形成批量获取资产并迅速分销的专业能力,在控制融资风险的同时,提升跨境资产的流转效率。

打造区域板块的特色服务结合企业“走出去”的市场重点和行业特点,推动设立区域化专业板块,增强区域内的专业服务能力。同时,针对“一带一路”重点国家,持续开发主权政府特色金融产品,提升市场前端服务能力。另外,作为人民币第一大行,还要结合沿线人民币清算行和自贸区政策优势, 推广人民币清算、交易和投融资服务,实现“一带一路”下的本外币、境内外良性互动。

开展与金融同业的互利合作。“一带一路”建设的投融资需求期限长、金额大,仅靠某一方投资或者单靠某一类金融机构都是无法满足的,需要整合各方资源,共同提供好金融支持。要进一步加强与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的协调配合,推动商业贷款与政策性贷款的更好结合;加强与银行同业、保险公司、产业基金的合作,利用银团贷款、风险参贷、投贷结合等形式,提高大型项目承贷能力;抓住境外资本市场资金价格较好的窗口期,加大境外专项债、资产证券化等全球金融市场工具的筹资力度。

加强专业团队建设。做好“走出去”工作,关键在于人,在于银行从业者的视野和能力能否跟上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为此,工行将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走出去”人员和岗位的稳定性,培养信贷结构设计专家、区域市场专家和具备国际视野的行业专家,确保业务经营能力与企业需求相匹配。在具体工作开展中,以行业为主线,聚合各产品、各机构、前后台的专业力量,更多采用工作团队、项目小组、临时团队等方式,调动全行资源服务好企业“走出去”。同时将进一步加大专业人才引进力度,特别是走出去所急需的项目规划人才、产业技术人才、法律税务人才以及小语种人才。

加强全面风险防范。针对“走出去”风险关联性强、传播面广的特点,要进一步加强对全球政治经济形势的前瞻性研究,继续优化国别风险管理体系,与“走出去”企业共享信息;完善大宗商品价格、利率、汇率等市场风险预警体系,丰富避险工具,为“走出去”企业做好风险提示和套期保值服务;在常规信用风控的基础上,结合境外项目特点,加强对国别政治、法律环保、劳工税收、经营操作等方面的风险识别和防控;强化内部管理,借助差异授权、总量控制以及大数据监控等手段,防范风险隐患;严格遵守境内外法律与监管政策,加强与当地监管部门沟通,严守合规底线。